第44章 法与阴阳

法家代表人物。

春秋有管仲、子产等。

战国初有李悝、申不害、商鞅等。

战国末有韩非、李斯等。

在这里主讲商鞅、韩非跟李斯。

商鞅(前390-前338),姬姓公孙氏,名鞅。

韩非(前280-前223),尊称韩非子或韩子。

李斯(生不详-前208),字通古。

——

李斯看着那上面的前208,脑子嗡嗡的。

始皇帝不过去世两年,他就……

是他自身的原因,还是胡亥,亦或是赵高?

自从得知秦朝灭亡,胡亥已经被始皇帝囚禁了。

赵高也是一样。

他是胡亥的老师,胡亥能继位跟他绝对有关系。

李斯心中惶恐,担忧助胡亥继位的是他,又犹豫自己跟胡亥的交集不多,怎么会是他。

——

“有关商鞅,前面说商鞅变法的时候我们了解过他颁布的政策。”

“商鞅出身于卫国公族,年少时就很喜欢刑名法术之学,李悝、吴起对他的影响很大。”

早年他在魏国求职,在魏国的相国公叔座手下做事。

后来公叔座病重之时,向魏王推荐商鞅,并告知魏王不用商鞅就杀了商鞅。

魏王觉得公叔座病糊涂了,就既没用商鞅,也没杀商鞅。

公叔座离世后,商鞅听说秦国的秦孝公正在招人,立马收拾好自己的行李跑去秦国了。

“商鞅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成功拿到了面试机会。不过他面试了3次,到了第3次才正式入职,但入职归入职,他并没有被重用。”

第1次,帝道之术,指理想的帝王治国之道。

第2次,王道之术,指以仁义治天下,跟霸道相对。

第3次,霸道之术,指以武力、刑法、权势等统治天下。

“商鞅通过跟秦孝公的三次谈话中得知,秦孝公有意称霸天下,故他对于需要花费太长时间才能取得成果的政策并不感兴趣。”

“所以他又去找了秦孝公第4次,这一次,商鞅讲的就是如何在短期内让秦国富国强兵。秦孝公听的很入迷,遂决定变法,但又担心百姓们不同意,就把大臣们召到一起商议此事。”

“旧贵族自然不同意变法,当时已经有几个诸侯国变过法了,一旦变法,遭殃的可是他们。听到有人不同意,商鞅站出来怼了他们一顿,变法才正式开始。”

因为有秦孝公的支持,所以商鞅的变法很成功。

“商鞅的变法让他得罪了太子驷(sì)和他的老师公子虔(qián),后公子虔再次犯法,被处以劓刑。”

秦孝公死后,太子驷继位,即秦惠文王。

公子虔开始给商鞅找罪名,污蔑商鞅要造反。

于是秦惠文王就下令抓捕商鞅,商鞅想逃,没逃成功。

“为了能活下去,他回到了自己的封地选择发兵,但战败而死,死后尸首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并示众。”

商鞅在变法中提出了“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他认为只要能够强国,可以不用旧的法度,只要对百姓有利,可以不遵循旧的礼制。

他的变法不避贵族权贵,坚决贯彻犯法都当获罪的理念。

且法家还有一个共性——明法,就是让百姓们都知法。

“韩非出身于韩国宗室,他也是一个贵族子弟。在前262年,秦将白起攻下了韩国的五十城,韩王想将上党给秦国意图求和,也就是我们之前说过的上党之战,此时的韩国内部政权不稳,统治阶级开始有了分裂趋势。”

“韩非知道后,开始上书,希望自己能被重用,但他前前后后上书了近五年,不得志,于是开始埋头搞创作着书(257)。”

“前253年,荀子到楚国了,在春申君的帮助下荀子继续讲学授徒,韩非知道后投奔荀子门下,跟着荀子学习,当时他的同学中就有李斯。”

韩非写的书传到了秦国,嬴政看过之后十分赞赏写了这本书的人,就想找到此人为自己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