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法与阴阳

李斯知道那是韩非写的书,就跟嬴政说了。

于是嬴政派兵攻打韩国,将韩非带到了秦国。

“李斯担心韩非会比自己更得嬴政重视,就跟嬴政说韩非到底是韩国的人,不会全心全意向着秦国的,您不用他,倘若后面又放他回国,对秦国来说是一个隐患,不如加罪惩治他。

嬴政一听,是这个道理,就把人交给法官处理了。李斯则派人给韩非送毒药,让他自杀,韩非想要亲自面见嬴政,但他没有见到。”

后来嬴政又后悔了,想要赦免韩非,但此时韩非已经死了。

韩非面对着战国末期新旧势力激烈斗争和诸侯割据的局面,总结天子弱小而诸侯强大的历史教训。

所以他的政治理想是希望能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君主集权的封建国家。

韩非看重君权,为了君权的神圣以及不可侵犯,他主张尊君卑臣,君主对于那些养士或者意图篡权的权臣重臣要散其党,收其余,闭其门,夺其辅。同时宣扬君臣利害相反的思想,君和臣好似是对立面的,这也加重了君臣之间的矛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将法、术、势三点相互结合,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法,指健全法制。

术,指驾驭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

势,指君主的权势,要独掌军政大权。

韩非继承了商鞅的法治思想,认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主张历史进化的观点。

他认为时代是不断发展的,倘若不从实际出发,而是一味地效仿先王,是治不好国家的,时代变了,那治国的政策也应该进行改革才对。

“李斯是楚国人,他的字在史记以及汉书中并没有记载,字通古是元人写的《学古编》中记载的,可信度存疑。”

“他一开始只是一个小吏,但李斯有着远大理想,他也想干出一番大事业。为此,他辞去了小吏这份工作,选择了进修,也就是拜入荀子门下学习。”

“学成之后,他开始考虑自己要去哪家公司。他所在的楚国,楚王人不行,其他五国的国力也有点弱,他去了估计干不出什么大事业,所以李斯最后决定去秦国。”

李斯到了秦国后,刚好碰到秦庄襄王离世,也就是嬴政的父亲。

没多久,李斯就得到了吕不韦的重用,被任命为郎官,也因此有了接近嬴政的机会。

“随着秦国的势力越发强大,韩国担心被灭,就开始派间谍去秦国,意图让秦国修建水渠,从而消耗人力物力,无法东进。其他几个诸侯国看到后纷纷效仿,一时间,到秦国的客卿非常多,秦国的大臣们对此议论纷纷,对嬴政说,这些人来秦国都是想破坏我们秦国的工作,影响我们工作进度的,我们要把他们全部都赶出去。”

“嬴政因此下了逐客令,李斯也在被逐的范围。他不想被逐,就给嬴政写了封信,叫谏逐客书,嬴政看完后,取消了逐客令。”

谏逐客书大意是:

秦穆公任用由余,百里奚等人,称霸西戎。

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图强,国家兴盛。

秦惠文王任用张仪,破除合纵,六国臣服。

秦昭襄王任用范雎,削弱贵戚,加强王权。

这四代王他们都选择任用客卿,因此对秦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如果他们将客卿全都逐出秦国,那还会有如今的成就吗?

最后总结,逐客卿只会让国家没有富庶之实和强大之名。

“逐客一事过后,李斯被封为廷尉。”

廷尉,司法审判机构的官职名。

“到了始皇帝病逝于沙丘之时,李斯被赵高说动一起合谋篡改了始皇的遗诏,废公子扶苏,改立胡亥继位。”

“胡亥继位后,对百姓的剥削更为严重,李斯多次上书劝告胡亥,加上赵高在一旁有意无意地说李斯以前在始皇帝面前可是不同意你继位的,故李斯最后被胡亥逮捕入狱。”

“李斯在狱中依旧多次上书,但被赵高扣留了。赵高趁机跟胡亥说李斯跟他儿子李由想要造反,然后另一边对李斯严刑拷打,用酷刑逼供,李斯最后被迫承认自己谋反,结局就是具五刑,夷三族。”

具五刑参考汉书的内容:脸上刺字、割鼻子→砍掉双脚→活活打死→斩首并将首级示众→剁成肉酱。

(《汉·书·刑法志》:当夷三族者,皆先黥、劓,斩左右趾,笞杀之,枭其首,菹其骨肉于市……故谓之具五刑。)

李斯应该不是被活活打死,他是被腰斩。

(史记: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

李斯他辅佐嬴政统一六国,巩固秦朝政权。

实行郡县制,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修驰道车同轨,这些都离不开李斯的建议。

——

秦,李斯的脸唰的一下就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