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8章 碗碎无声

情感轨迹录 家奴 3453 字 3天前

我又梦见了那个场景。盘子碎裂的声音像鞭炮一样炸开,热汤和菜肴在空中划出诡异的弧线,婆婆的脸在蒸汽中扭曲变形,而我自己站在桌旁,双手颤抖,仿佛刚才掀翻桌子的不是我,而是某个附身的恶灵。

惊醒时,凌晨四点的闹钟还没响。黑暗中只有空调运转的微弱声响和我急促的呼吸。我摸索着拿起床头的手机,屏幕的冷光照亮了我手腕上还未完全消退的淤青。

今天是出院后第一天复工。我小心翼翼地起身,生怕惊醒身旁熟睡的丈夫陈浩。但他那边是空的,冰冷的枕头暗示着他昨晚可能根本没回卧室睡。

镜子里的女人脸色苍白,眼下两团青黑。我轻轻撩起睡衣袖子,胳膊上的淤痕已经由紫转黄,像一幅抽象的水墨画,记录着十一天前那场闹剧。热水冲刷过身体时,我闭上眼睛,任由水声淹没回忆。

“田颖,这么早?”门卫张师傅惊讶地看着我刷卡进门。

我勉强笑了笑:“睡不着,就早点来了。”

清晨六点的办公楼空无一人,走廊里只有我高跟鞋的回声。坐在自己的工位上,我打开电脑,屏幕亮起的光芒映照着我疲惫的脸。部门副经理——这个我奋斗八年才得到的位置,差一点就因为那场冲动而失去。

“哟,这么积极?”办公室门口传来熟悉的声音。李姐端着咖啡杯站在那里,眼神里既有同情又有好奇。

我知道她想问什么。公司里没有人知道我家发生的闹剧,我只请了十天年假,理由是“家庭紧急事务”。在这个二百人的中型企业里,流言蜚语传播的速度比邮件还快。

“住院期间落下的工作太多了。”我轻描淡写地回答,低头整理文件。

李姐走近几步,压低声音:“听说你把婆家的饭桌掀了?”

我手中的笔差点掉落。果然,没有不透风的墙。

“谁说的?”我努力保持平静。

“我表妹在二院工作,说看见你被送来急诊。”李姐的眼中闪烁着不容我逃避的光芒,“田颖,到底怎么回事?你这种性格的人,怎么会...”

怎么会做出这么疯狂的事?她想这么说。是啊,在大家眼中,三十三岁的田颖是公司最沉稳的副经理,处事圆滑,从不与人红脸。这样的我,怎么会当着客人的面掀了婆家的饭桌?

“那天我状态不对。”我简短地回答,希望她能识趣地不再追问。

李姐叹了口气,终于走开了。我长舒一口气,打开邮箱,三百多封未读邮件像山一样压来。正常,这就是成年人的世界,不管你的私人生活多么崩塌,工作永远不会停止它的 demands。

处理邮件的间隙,我的思绪飘回了那个改变一切的周末。

陈家沟,我丈夫出生长大的小山村,位于省城两百多公里外。每次跟陈浩回去,我都能感受到村民们看我的目光——那种混合着羡慕与排斥的眼神。城里来的媳妇,大学毕业,公司白领。我知道他们在背后怎么说我:“城里姑娘娇气”“看不上我们这穷山沟”。

但事实并非如此。我努力融入,真的。我学做当地的特色菜,记住每个亲戚的生日和喜好,甚至自掏腰包为村里修了那条水泥路。可无论我怎么努力,在公婆和乡亲眼中,我始终是个外人。

那天是公公的六十大寿。陈家沟有个传统,六十大寿要办得风风光光,宴请全村。从半个月前,婆婆就天天打电话来,事无巨细地安排菜单、座位、仪式。

“小颖啊,这次请的可是村里有头有脸的人,村长、支书都会来,你可不能给咱家丢脸。”婆婆在电话里反复叮嘱。

我提前两天就请假回了陈家沟,帮着打扫卫生、准备食材。寿宴当天,我从清晨五点就开始在厨房忙碌,切菜、炖肉、蒸鱼。七月的天气闷热难耐,厨房像蒸笼一样,我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

“城里人就是娇气。”我切菜时听见二婶在院子里低声对婆婆说,“看她那笨手笨脚的样子,哪比得上咱村姑娘能干。”

我握刀的手紧了紧,但没作声。这些年来,我已经习惯了这种指指点点。

下午五点,客人陆续到来。二十多口人挤在院子里,喧闹声、劝酒声、孩子的哭闹声混作一团。我穿梭在人群中端茶倒水,感受着背后审视的目光。

“浩子媳妇,听说你在城里当经理?管多少人啊?”酒过三巡,村长红着脸问。

“大概三十人左右。”我谦虚地回答。

“女人家在外面抛头露面,不如早点生个孩子实在。”村支书醉醺醺地插话,“浩子都三十五了,该有后了。”

我感觉脸上的笑容有些挂不住。陈浩坐在一旁,只是憨厚地笑着,没有任何替我解围的意思。这些年来,他一直这样,在父母和乡亲面前,从不维护我。

“小颖,去厨房看看汤好了没。”婆婆吩咐道。

我如获大赦般逃离酒桌。厨房里,最后一锅鸡汤正在火上咕嘟咕嘟地冒着泡。我掀开锅盖,蒸汽扑面而来,那一瞬间,我突然有种想把整锅汤掀翻的冲动。

小主,

当然,我只是想想。三十三年的人生里,我从未真正做过什么出格的事。从小到大,我是父母眼中的乖女儿,老师眼中的好学生,老板眼中的好员工。掀桌子这种事,只存在于我的幻想中。

晚宴进行到一半,最不愿见到的人还是来了。赵寡妇带着她女儿小芳笑盈盈地走进院子,手里拎着两盒礼品。

“陈大哥,祝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啊!”赵寡妇声音甜得发腻,眼睛却直往陈浩身上瞟。

这个小芳,是婆婆心目中的理想儿媳人选——农村出身,初中毕业,在镇上服装厂打工,最重要的是,对婆婆言听计从。自从我和陈浩结婚以来,婆婆没少拿小芳和我比较。

“看看人家小芳,又会干活又听话,哪像城里姑娘,主意大得很。”

赵寡妇母女不请自来,显然是婆婆特意邀请的。她们一出现,宴席的气氛就变得微妙起来。

“浩子哥,我敬你一杯。”小芳端着酒杯,羞答答地走到陈浩面前。

在众人的起哄声中,陈浩接过酒杯一饮而尽。我看见婆婆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要说还是咱农村姑娘实在。”二婶故意提高音量,“城里媳妇结婚五年了,肚子一点动静都没有,是不是身体有问题啊?”

我感到一阵眩晕,厨房里的热气似乎蔓延到了院子里,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妈,我和小颖正在事业上升期,孩子的事不急。”陈浩终于开口,却语气软弱。

“什么不急?我像你这么大时,你都会打酱油了!”公公重重放下酒杯,“明年我要是还抱不上孙子,你们就别认我这个爹!”

客人们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在我身上。那种审视的眼神,就像我是菜市场上任人评头论足的货物。

“小颖啊,不是妈说你,女人最重要的还是相夫教子。”婆婆接过话头,“你看小芳,又贤惠又能干,谁娶了她真是修了八辈子的福气。”

赵寡妇赶紧接腔:“是啊,我们小芳可喜欢孩子了,身体也好,肯定能生个大胖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