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回答避开了直接的猜测,而是表达了自己的初心和愿望,将自己与朱元璋的目标联系在了一起。他相信,朱元璋看重的,不仅仅是他的能力,更是他内心深处那份对安宁的渴望和对乱世的反思。
朱元璋微微一笑,那笑容里带着一丝了然。他走到窗边,推开窗户,一缕带着城内烟火气的晨风吹了进来,吹动了他额前的几缕发丝。他望着窗外的繁华景象,缓缓说道:“本帅收留你,不仅仅是因为你的才能,你刚才所说的那些绿林情况,对本帅接下来的布局至关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本帅看得出,你是一个有抱负的人,一个想要为天下苍生做一番事业的人。你提到‘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这说明,你心中并非只有一己之私。这与本帅的想法,不谋而合。”
他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着常遇春:“本帅知道,你来自绿林,身上或许还带着过去的印记。但本帅也相信,每个人都有选择未来的权利。本帅需要一个像你这样的人,一个了解绿林,却又渴望走出绿林的人,来帮助本帅,去瓦解那些作恶多端的势力,去清理这乱世的沉渣,最终实现本帅的抱负——建立一个不再有强梁欺压良善,不再有百姓流离失所的新秩序。”
这番话,如同重锤,敲击在常遇春的心上。他知道,朱元璋这是在拉拢他,也是在考验他。他知道自己不能退缩,不能辜负这份信任。他必须抓住这个机会,证明自己的价值,不仅是为了朱元璋,更是为了自己,为了那些在黑风寨时,他未能保护好的兄弟,为了天下那些仍在水深火热中挣扎的百姓。
“小人愿为明主肝脑涂地,万死不辞!”常遇春朗声说道,声音洪亮,掷地有声,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充满了决心。
朱元璋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他走回桌边,重新坐下,拿起茶杯,又喝了一口,似乎在回味着什么,然后才说道:“好!本帅相信你!本帅会给你一个机会,让你证明自己的价值!不会让你一直待在行辕里纸上谈兵。绿林之事,复杂多变,本帅需要你这样的‘内行’去实地走一走,看一看,摸清那些势力的底细,也看看,你能否将你所知道的,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战果!”
机会!这正是他想要的!常遇春心中又是一阵激动,仿佛看到了前方的道路已经为他铺开。他再次感受到那股暖流,从心脏涌向四肢百骸。
“谢明主!”常遇春再次激动地叩首谢恩,这一次,他的额头重重地磕在光滑的地板上,发出沉闷的响声,却让他觉得无比踏实。
朱元璋将他扶起,拍了拍他的肩膀,那力道不轻不重,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信任:“好了,你先下去休息吧。刚到滁州,人生地不熟,先熟悉熟悉环境。本帅还有事要处理。”
“是,明主。”常遇春恭敬地退了下去。他的背影挺拔而充满力量,与刚才还有些拘谨的模样判若两人。走出行辕,清晨的阳光洒在他身上,暖洋洋的。他深吸一口气,空气里弥漫着青草和泥土的芬芳,还有远处传来的隐隐约约的市井喧嚣。他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期待。他知道,自己已经踏上了新的征程,一条充满希望和挑战的征程。他不知道未来会怎样,前路或许还有荆棘和险阻,但他知道,他一定会努力,一定会为了朱元璋,为了天下苍生,奋斗到底。他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开创一个崭新的世界。
然而,就在他转身离开的瞬间,他却没有注意到,在行辕的一个角落里,靠近墙角阴影处,一双眼睛,正紧紧地盯着他的背影,直到他消失在门外。那眼神中,充满了审视和怀疑,像是一头谨慎的猎豹,在观察着刚刚出现在它领地里的陌生闯入者。这双眼睛的主人,是朱元璋的一名亲兵,一个沉默寡言,但心思缜密的人。他似乎对朱元璋突然收留一个来自绿林的人,有些不解,也有些担忧。这目光,如同冰冷的针,刺破了常遇春身后那片看似温暖的阳光,留下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寒意。但此刻,常遇春的心中只有阳光和火焰,他暂时还无法感受到这背后潜藏的暗流。
滁州的繁华,朱元璋的赏识,未来的期许,这一切如同绚烂的烟火,在常遇春的眼前绽放。他握紧了拳头,指甲几乎要嵌进掌心。他知道,这烟火之后,等待他的,将是更加激烈的战斗,更加残酷的现实。但他不再畏惧,因为他找到了值得为之奋斗的目标,找到了可以为之燃烧生命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