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括?”赵雄追问。
“早年有些富贵人家喜欢在镜子上做文章,比如暗藏机关,用来存放珠宝密信。”张老三说道,“但这种工艺复杂,平安县内除了我,只有我徒弟李四儿会做。不过他三年前就去了州府发展。”
“李四儿?”赵雄记下这个名字,“他手艺如何?”
“青出于蓝,”张老三语气复杂,“特别是对机括之术,颇有天赋。就是性子急,总想着一夜暴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就在这时,林小乙“偶然”注意到铺子角落堆放着一面破损的旧镜,镜框设计与图纸上的十分相似:“张师傅,这面镜子...”
张老三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恍然道:“哦,那是李四儿离乡前最后的作品之一,说是要做什么实验,后来废弃了。你们若感兴趣,可以拿去研究。”
林小乙在赵雄的默许下,上前检查那面旧镜。镜框背面的卡槽明显有改装痕迹,与他在刘铭书房发现的凹陷处极为相似。更重要的是,他在镜框缝隙中发现了一小截与案发现场相同的半透明丝线。
“捕头,”林小乙怯生生地举起丝线,“这线...好像和刘乡绅书房里的一样。”
赵雄眼中精光一闪,而吴文已经迅速记录下这一发现。
离开铜镜铺时,日头已高。流言在阳光下非但没有消散,反而如同雪球般越滚越大。整个平安县都在谈论镜中魇魅的传说,恐慌在无声蔓延。
“吴文,你去查这个李四儿的底细,特别是他近期的行踪。”赵雄吩咐道,“小乙,随我去见一个人。”
“是,捕头”林小乙说道。
赵雄目光深邃地望向县衙方向:“第一个传播流言的人。我相信,他一定知道些什么我们不知道的事情。”
林小乙跟在赵雄身后,手中的丝线在阳光下几乎看不见,却仿佛连接着真相的脉络。他知道,流言是烟雾,而烟雾之下,隐藏着凶手不希望他们发现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