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掌柜眼神闪烁:“这...街坊都在传。还说那镜中魇魅专找心有亏欠之人...刘乡绅是不是得罪了什么不该得罪的东西?”
赵雄不置可否,反问道:“刘铭近日可曾去过你店中?”
“半月前来过,”王掌柜回忆道,“定制了一匹上等绸缎,说是要送人。但当时他心神不宁,量尺寸时频频走神,还失手打翻了茶盏。”
“可知要送与何人?”
“他没说,只要求绣上‘明镜高悬’四字。”
林小乙与吴文交换了一个眼神。又是镜子——这个意象在案件中反复出现。
告别王掌柜,三人继续前行。越靠近城西的工匠区,流言的内容越发具体离奇。有说刘铭年轻时曾逼死过人,如今冤魂索命;有说那面铜镜是前朝宫中之物,附着了枉死宫女的魂魄;更有人信誓旦旦地说,昨夜亲眼看见一道黑影从刘家宅院飞出,化作青烟消散。
“流言传播得太快了,”吴文皱眉低声道,“仿佛有人拿着锣鼓满城宣传一般。”
赵雄冷笑一声:“有人希望我们将此案定为鬼魅作祟,草草结案。”
张老三的铜镜铺子位于工匠区最深处,门面不大,但收拾得十分整洁。一位头发花白、手臂粗壮的老匠人正在打磨一面铜镜,见三人进来,尤其是认出赵雄的身份后,连忙起身相迎。
“赵捕头大驾光临,小店蓬荜生辉。”张老三语气恭敬,但眼神中带着匠人特有的固执和骄傲。
赵雄直接出示了从刘家取来的铜镜图纸(吴文根据实物绘制):“张师傅可曾见过这种制式的铜镜?”
张老三接过图纸,戴上老花镜仔细端详,眉头逐渐皱起:“这镜框纹路...是二十年前流行的‘百灵绕枝’纹,如今很少有人做了。不过...”他顿了顿,指着镜框一处细节,“这个卡槽设计很特别,不是寻常家用镜该有的。”
林小乙心中一动:“卡槽是作何用的?”
张老三看了他一眼,似乎惊讶于这个年轻捕快的敏锐,解释道:“这种卡槽通常用于固定附加装置——比如烛台、装饰物,或者...”他犹豫了一下,“某种机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