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县衙的路上,赵雄的步伐明显加快。林小乙几乎要小跑才能跟上,他能感觉到赵雄身上散发出的紧迫感——流言的蔓延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必须尽快找到突破口。
“小乙,”赵雄突然在衙门口停下脚步,“你对‘镜斋先生’这个名号有何看法?”
林小乙心中一惊,没想到赵雄会直接询问他的推断。他谨慎地回答:“回捕头,既然账册上记载的款项是近三个月支出,而刘乡绅的心神不宁也是半月前开始,时间上吻合。这个‘镜斋先生’很可能与案件有直接关联。”
赵雄点头,目光锐利:“不仅如此。流言中反复强调‘镜中魇魅专找心有亏欠之人’,这是在暗示刘铭有不可告人的秘密。而‘镜斋’这个名号,显然也是在刻意强化‘镜’这个意象。”
二人刚踏入衙门,就见吴文匆匆迎上来,脸上带着兴奋与困惑交织的表情。
“捕头!我查到了李四儿的线索,但情况有些复杂。”吴文压低声音,“三年前他确实去了州府,但两个月前就回来了,一直在城南租了间小屋独居。更奇怪的是,邻居说近一个月来常有陌生人在夜间拜访他。”
“陌生人?”赵雄追问。
“描述不一,有时是商人打扮,有时像读书人,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都带着用布包裹的长形物件,大小与铜镜相仿。”
林小乙脑海中灵光一闪:“捕头,可否让我查看一下刘铭账册上那几笔款项支出的具体日期?”
吴文虽然疑惑,还是迅速翻开了账册。林小乙仔细比对日期后,发现一个惊人的巧合:每一笔款项支出后的三日内,都有邻居目睹陌生人夜间拜访李四儿。
“这绝不是巧合。”林小乙脱口而出,随即意识到自己太过直白,连忙低下头,“小的只是觉得...太巧了。”
赵雄深深看了他一眼,却没有责备,反而问道:“你觉得这些陌生人会是同一个人吗?”
林小乙谨慎地回答:“如果是同一个人,何必变换打扮?更像是...不同的人,但为同一目的而来。”
“继续说。”赵雄的眼神中带着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