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见陶师傅亲手拉制那口九龙大缸,手法精妙绝伦。其他工匠也都全神贯注,每一个步骤都一丝不苟。

就在大缸即将入窑时,异变突生。窑厂四周突然阴风大作,那些工匠的身影开始变得模糊不清。

不好!陶师傅惊呼,天快亮了!

陈逸飞这才发现,东方已经泛白。窑厂里的身影越来越淡,窑火也渐渐熄灭。

先生,陶师傅的身影已经开始透明,帮我们个忙...把我们的骨灰...撒在窑里...让我们...真正烧成这窑瓷器...

第一缕阳光照进窑厂时,古窑前已经空无一人。只有陈逸飞还站在原地,手中不知何时多了一个小小的陶罐。

回城后,陈逸飞查阅了大量资料,终于找到了陶师傅后代的下落。原来窑厂失事后,工匠们将陶师傅和几个主要工匠的骨灰收殓,一直存放在一个旧陶瓮里。

经过多方奔走,陈逸飞说服了他们的后人,在一个月圆之夜,带着骨灰回到了古窑。

当他把骨灰轻轻撒入窑口时,窑火突然重燃。这一次,他看见陶师傅带领着所有工匠,在月光下完成了那窑瓷器的烧制。

开窑时,一件件精美的瓷器呈现在眼前,尤其是那口九龙大缸,釉色流光溢彩,九条游龙栩栩如生,仿佛随时要破壁而出。

烧成后,陶师傅对着陈逸飞深深一揖,身影渐渐化作点点星火,融入窑火之中。其他工匠也依次行礼,随之而去。

从此,古窑再没有传出过诡异的声音。陈逸飞将这段经历写进论文,并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对古窑进行了保护性修复。

如今,这里成了陶瓷爱好者的圣地。每年陶师傅的忌日,都会有陶艺家来此祭窑。老人们说,这时总能感觉到,好像有一整个窑厂的工匠在暗中指点。

古窑幽幽,烧不尽匠心独运。那些执着的身影,不是冤魂不散,而是对技艺的最终坚守。 每当月圆之夜,细心的人还能在窑口看见一些模糊的手印,仿佛陶师傅刚刚封窑,转身走进了历史的长河。那口九龙大缸的真品至今下落不明,但仿制品却成了当代陶瓷艺术的巅峰之作。有人说,在某个特别的夜晚,能看见缸上的游龙在月光下缓缓游动,那是陶师傅在用另一种方式,继续着他的陶瓷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