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边说边写:“标题也换个说法,别叫‘艺术角’,就叫‘随便写’。”
卡尔看了眼时间轴:“‘拼图墙’需要多少人值守?每天换班的话,至少两个人轮着看材料、发工具。”
“我算过。”娜娜调出文档,“每人限时十分钟,一天最多接待三十人。按当前工时,可从维修组和后勤组各抽一人,轮值两小时,不影响主任务。”
“那信号接收挑战赛呢?”卡尔问,“这个是不是也能并进去?”
“可以纳入互动区。”娜娜说,“但优先级低于拼图墙。若首日参与人数超预期,再考虑追加。”
陈浩在纸上画了个表格,把三项活动列上去:“‘声音之夜’谁来主持?总不能让娜娜一个人念到底。”
“不需要主持人。”娜娜说,“每个人说一句,组成一段集体致辞。系统会自动合成音频播放。”
“听起来像合唱。”陈浩笑了一声,“一人唱一句,跑调也不怕。”
“数据模型显示,群体发声比个人演讲更容易引发共鸣。”娜娜说,“尤其是当内容来自不同岗位的人。”
苏珊点头:“比如修水泵的老李,做饭的阿兰,哪怕只说一句‘我今天没糊饭’,也比我说一百句都有力。”
“那就这么定。”陈浩写下“集体发声”四个字,“不过开场音乐还得有。你之前说用金属板敲一下?”
“是。”娜娜说,“频率测试过,敲击一次可持续振动十七秒,足够覆盖静默时刻。”
“挺好。”陈浩说,“一听就知道不是闹着玩的。”
卡尔又翻回物资页:“彩带够用吗?装饰会不会太花?”
“主色调只有两种。”娜娜说,“蓝和灰,跟基地制服一致。用量控制在五米以内,挂在入口和拼图墙上方。”
“食物呢?”卡尔问,“要不要特别准备点什么?”
“厨房维持日常配给。”娜娜说,“但建议做一道混合粥,用当天剩余食材熬煮,象征共同分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