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线的启明号继续在宇宙中航行,投放文明种子的同时,也收集着各星球的文明数据,完善着文明种子库。姜绾在航行日志中写道:“文明的传承就像一颗种子,从夏朝的昆仑墟出发,经过三千年的成长,终于在宇宙中绽放出共生的花朵。我们的使命,就是让这朵花永远盛开,让螺旋符号成为宇宙中所有文明的共同语言。”
林教授在地球的实验室里,通过启明号传回的数据,研发出了更先进的文明种子改造技术。新的种子不仅能适应各种极端环境,还能自动规避噬能族等威胁的污染,确保文明的安全发展。他将这项技术同步到古代线的墨家机关城,少女姜绾通过跨时空网络,学习到现代的基因知识,对共生植物进行了优化,使其能在更恶劣的环境中生长。
古代线的墨家机关城,少女姜绾将优化后的共生植物种子分发给各国的使者,让他们带回自己的国家种植。很快,这种能净化环境、提供能量的植物在各国普及,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萧决则将夏朝的星际知识与墨家的机关术结合,制造出了能观测星象的“星际望远镜”,让古代的人们也能看到宇宙的广阔。
现代线的盟约文明共同体峰会上,姜绾被推选为“文明种子计划”的总负责人。她在会议上提出了“三不原则”:不干预原生文明的自然演化,不掠夺星球的自然资源,不强迫文明接受外来理念。这一原则得到了所有文明的认同,成为了“文明种子计划”的核心准则。
“编号98”则在启明号上建立了“文明观测站”,通过远程监测设备,观察已投放种子的星球文明发展情况。当她看到某颗星球上的文明自主研发出带有螺旋符号的工具时,眼中满是欣慰:“他们在没有我们干预的情况下,自发地传承了共生理念,这才是种子计划最成功的地方。”
双时空的启明号在宇宙中不断航行,播撒着文明的种子。现代线的方舟抵达了一颗有原生文明的星球,当地的居民看到方舟上的螺旋符号时,竟主动拿出了一枚刻有相似符号的石头——这是禹启使者当年留下的守护者印记,经过三千年的传承,已成为当地文明的信仰符号。
古代线的启明号也遇到了相似的情况。他们抵达玄星的卫星时,发现卫星上有一座古老的祭坛,祭坛中央的石碑上,刻着夏朝的螺旋符号和墨家的机关纹路。石碑的基座下,埋着一枚禹启使者当年留下的青铜齿轮,齿轮的齿纹中,存储着三千年间玄星文明的发展数据。
当双时空的守护者将各自发现的印记和齿轮同步后,启明号的文明种子库突然自动更新,生成了一份“宇宙文明传承图谱”。图谱显示,禹启使者当年不仅在地球留下了传承,还在参宿四星域的多个星球上播撒了文明的种子,形成了一个跨越三千年的“文明传承网络”。
“原来我们不是独自在播撒种子,”姜绾看着图谱,眼中满是感慨,“禹启使者早就为宇宙文明的共生埋下了伏笔,我们只是在延续他的使命。”“编号98”点头,她的意识与图谱融合,看到了禹启使者当年的誓言:“我以血脉为引,以青铜为证,播撒文明之种,待传承者出现,共筑宇宙共生之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当双时空的启明号返回地球时,昆仑墟的星际船坞中,已经停泊着来自多个盟约文明的“种子投放舰”。“文明种子计划”已成为整个参宿四星域的共同使命,越来越多的文明加入进来,播撒着和平与共生的种子。
古代线的墨家机关城,少女姜绾与萧决将玄星带回的青铜齿轮,与殉葬坑的基因库齿轮组合,形成了完整的“宇宙文明基因库”。齿轮转动时,投射出的星图中,无数颗星球闪烁着绿光,每一颗都代表着一颗被文明种子滋养的星球。
现代线的昆仑墟中央广场,姜绾与“编号98”将新生成的文明传承图谱,刻在青铜碑上。碑上的图谱与古代线的星图完全重合,形成了跨越时空的文明见证。林教授站在碑前,对围观的守护者们说:“三千年的血脉传承,从守护地球到播撒宇宙,我们用行动证明,文明的终极价值,是共生与传承。”
夜深人静时,双时空的启明号同时启动,再次驶向宇宙深处。姜绾与“编号98”站在现代线方舟的观测窗前,少女姜绾与萧决站在古代线方舟的甲板上,四个守护者的目光望向同一颗闪烁的星辰——那里,是他们下一个要播撒文明种子的星球。空中,螺旋符号的光芒与星辰交相辉映,像是在向宇宙宣告:“文明的种子已经播下,守护与共生的使命,将永远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