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再向海行

王建国也抱着小守山走出来:“亲家说得对,咱们两家老小一起,有个照应。”

话虽这么说,王谦心里还是没底。他特意去找了赵三爷,请老爷子在他不在期间帮忙照看屯里的事务。

“放心去吧,”赵三爷吧嗒着烟袋锅,“屯里有我看着。倒是你们,出门在外多加小心。”

准备工作琐碎而繁杂。杜小荷带着春梅等几个媳妇赶制路上的干粮:烙饼、咸菜、煮鸡蛋,每样都得准备充足。王晴王冉两姐妹忙着整理泳衣——虽然还不知道能不能用上,但光是准备就让她们兴奋不已。

杜小华最细心,她列了张清单,把可能用到的药品都备齐了:晕车药、感冒药、止泻药,还有七爷传下来的几种应急草药。

最忙的要数杜勇军。老人不仅绘制了详细的海岸线地图,还根据在山东的经验,预测了几个可能丰收的渔场。他用从山东带回的渔网线,改进了几样小工具:带钩的探杆、可折叠的鱼篓,甚至还有个简易的潜水镜。

“本省的海跟山东不一样,”老人一边打磨工具一边说,“水深,浪大,得准备充分些。”

王谦则把重点放在安全上。他检查了要带的猎枪,虽然知道海边用不上,但还是细心擦拭了一遍。又准备了绳索、火柴、指南针等求生工具,装在一个防水的帆布包里。

“爹,您说咱们要不要带帐篷?”王谦问王建国。

老爷子摇摇头:“听说海边渔村有招待所,贵是贵点,但比睡野外强。”

钱的问题确实让人头疼。王谦算过,光是路费和住宿就是一大笔开销,更别说还要收购海货。好在孙主任预支了一部分货款,合作社也垫了些钱。

“等咱们带回海货,这些钱都能赚回来。”杜小荷安慰丈夫。

出发前三天,王谦召集所有要去的人开了个会。除了王杜两家的老小,还有二嘎子和另外两个年轻猎人。

“路上要听指挥,不能擅自行动。”王谦神色严肃,“海边不比山里,风浪无情,得格外小心。”

二嘎子拍着胸脯保证:“谦哥放心,我们都听你的!”

杜勇军补充道:“到了渔村,多看多学,别急着显摆。咱们是去长见识的,不是去逞能的。”

王建国抱着小守山,慢悠悠地说:“平安去,平安回,比啥都强。”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