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恶魔的末路:悍匪周克华八年亡命录与世纪追捕

小主,

在法庭上,他反复辩解:“我就是喜欢枪,又没伤人!”这种对法律边界的荒谬理解和对枪支的畸形痴迷,在两年牢狱生涯中并未得到矫正,反而使其偏执心理进一步强化。

短暂的婚姻与再次铤而走险

出狱后,周克华在码头做搬运工,结识了离婚女子徐某。他那舍得卖力气的“踏实”表象,蒙蔽了徐某,两人组建了家庭。

这段婚姻曾让他短暂回归正轨,但平静的生活终究无法安抚他躁动的灵魂和对枪支的狂热。

1997年初,他揣着全部积蓄前往云南边境,试图购买枪支。在瑞丽的黑市上,他正仔细比对两支手枪时,被埋伏已久的缉私民警当场抓获。

因非法买卖、运输枪支罪,他再次入狱,刑期四年。

这次服刑,不仅让他妻离子散,也让他系统地“学习”和“总结”了反侦查的经验——他甚至在监狱的普法课上,反向记下了警方侦破枪案的常用手段与流程漏洞。

嗜血之路——系列枪案震惊全国

新世纪的钟声,并未给周克华带来新生。2002年,他贷款买了一辆中巴车跑运输,试图再次融入社会。

然而,厄运似乎紧追不舍。次年,因操作不当,他的客车冲下路基,造成多名乘客受伤。

巨额赔偿让他倾家荡产,妻子也带着孩子离他而去。人生的连续挫败,将他彻底推向了黑暗的深渊。

首次血案:2004·重庆

2004年4月22日中午12时整,重庆市某工商银行门前。某公司的出纳赵某和会计周某,刚刚提取了7万元员工工资。

两人说笑着走下台阶,浑然不知死神已至。潜伏在人群中的周克华,猛然蹿出,在不足三米的距离上,对准手持现金袋的赵某头部,果断扣动扳机。

“砰!”

一声枪响,赵某太阳穴喷出的鲜血,溅了旁边的周某一身。周克华抢过现金袋,迅速消失在旁边的小巷中。

整个过程,不过十余秒。

这是周克华系列持枪抢劫杀人案的开端。其作案特征已初现端倪:选择银行门口的取款人、近距离精准射击、得手后迅速逃离现场。

然而,由于当时条件所限,此案未能及时侦破,这也助长了其继续作案的嚣张气焰。

蛰伏与“进化”

2005年,周克华因在火车上非法携带枪支,在云南再次被捕,判刑三年。

颇具戏剧性的是,当时警方并未将此案与重庆的枪击案并案,使他再次与死刑擦肩而过。

2008年4月出狱时,监控录像里的他佝偻着背,步履蹒跚,仿佛已不堪一击。

但这只是假象。

出狱后仅数日,他就在广西通过地下渠道,购得一支仿五四式手枪。随后的大半年,他如同人间蒸发。

警方后来推测,他可能昼伏夜出,靠盗割通讯电缆或在黑矿场打短工为生。这段蛰伏期,是他犯罪心理与手段的“成熟期”。

2009·袭击哨兵与长沙连环案

2009年3月19日,周克华的犯罪行径陡然升级。

当晚7时42分,成都军区驻渝部队某营房门口,哨兵韩某正持枪执勤。隐藏在芭蕉树丛阴影中的周克华,用偷来的猎枪瞄准了这名年仅18岁的战士。

枪声响起,韩某应声倒地,其佩戴的81-1自动步枪被抢走。此案震惊全国,袭击军警、抢夺制式武器,性质极其恶劣。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犯下如此重案后,周克华竟能迅速远遁千里,出现在湖南长沙。

在长沙,他的行为更加癫狂。这年春天,南郊公园的游客常看见一个戴渔夫帽的“写生者”。

5月22日下午,退休教师李明德饭后散步至公园僻静处,周克华突然从树后闪出,他并非抢劫,而是将活人当作练枪的靶子!

他不慌不忙地戴上墨镜,对着瑟瑟发抖的老人连开七枪。尸检报告显示,六发子弹在胸口呈恐怖的梅花状分布。

在长沙期间,他还制造了两起抢劫案,再夺两条性命,抢得财物价值数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