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禁枪要到90年代才开始实施。如果仅仅是为了报复杀人,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获取武器,何必冒险盗窃军用装备?
三种动机分析
警方分析认为,盗枪动机可能有三种:
一是报复社会。文革结束后,社会秩序尚未完全恢复,一些在文革中犯下罪行的人面临清算,可能产生极端心理。但一次性盗窃这么多武器,似乎超出了个人报复的需要。
二是倒卖牟利。70年代经济条件有限,这些武器在黑市上价值不菲。但值得注意的是,被盗的929发子弹重约20公斤,11枚手榴弹重约7公斤,总重量接近30公斤。
这还不包括枪支本身的重量。如此沉重的装备,一个人难以长途携带,倒卖的可能性也存在疑问。
三是另有图谋。或许盗枪者计划实施更大规模的犯罪活动,但这一切都只能是猜测。
艰难的侦查
案发后,警方立即展开侦查。考虑到被盗武器总重超过50公斤,且56式冲锋枪枪身长达近1米,嫌疑人很可能先将部分武器就地隐藏。
果不其然,警方在厂区周边进行地毯式搜查时,发现一处土壤有松动痕迹。挖掘后,找到了部分被埋藏的子弹和手榴弹。然而,两支56式冲锋枪及剩余弹药仍不见踪影。
显然,狡猾的歹徒采取了分散藏匿的策略。在无法进行全面挖掘的情况下,警方决定采取蹲守方案,等待歹徒自投罗网。
生死搏斗
专案组由经验丰富的谷警官带队,多名刑警在可能藏匿武器的地点分散蹲守。郝金木被安排在厂区围墙附近的一个隐蔽点。
29日深夜,在经过十多个小时的坚守后,郝金木突然发现一个年轻人在围墙边徘徊,行为鬼祟。此时已是深夜,正常工人不会在此逗留,郝金木立即警觉起来。
当时警力分散,各执勤点相距数百米。郝金木当机立断,决定先行抓捕。他悄无声息地接近嫌疑人,在距离足够近时突然发力,将对方扑倒在地。两人展开激烈搏斗,郝金木凭借过硬的格斗技巧很快占据上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然而,就在制服歹徒的瞬间,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歹徒袖中滑出一枚已经打开保险盖的67式手榴弹,毫不犹豫地拉响了引信。
轰隆!
爆炸声震耳欲聋,连500米外的谷警官都听得清清楚楚。他立即奔向现场,只见郝金木和歹徒倒在血泊中,歹徒手中还紧紧握着已经拉断的手榴弹拉环,当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