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壶盖上的指纹:1971年抚顺铁岭街灭门惨案侦破始末

12月26日,闻讯从贵州赶回的谷丽君丈夫,强忍悲痛清点了家中财物,发现丢失了上海牌手表一块、几种规格的呢子布料、粮油供应证以及若干布票、线票、棉花票和45元现金。

案件性质被明确为特大入室抢劫杀人案,其手段之残忍,令整个铁岭街乃至抚顺市都笼罩在恐惧与愤怒之中。

迷雾中的身影与两次排除的嫌疑

由抚顺市公安局和望花分局军管会抽调的精英力量组成的专案组迅速成立。

根据现场情况,他们对凶手做出了精准的“画像”:熟人、和平入室、可能因借宿而有攀谈过程、体力一般(不排除女性)、手或脸部有伤、胆大心细且心狠手辣。

在发动群众提供线索的过程中,一个名叫陈桂荣的女人进入了警方视野。她35岁,是望花粮库的临时工,就住在谷丽君家附近,两人平时往来密切。

案发后,陈桂荣不仅曾出售粮票,而且双手手指都带有伤痕。

然而,进一步的调查似乎又排除了她的嫌疑:无人能确切记得她手指受伤的时间,并且,她当时已怀有三个月身孕。

一个孕妇,似乎难以独自完成如此血腥的屠杀。于是,对她的怀疑首次被搁置。

一周后,案情在建设第九粮站取得重大突破。专案组查阅购粮记录时发现,就在案发后的第二天(12月19日)上午9点左右,有人持谷丽君家的粮油供应证,冒领了28斤粮票和1斤2两油票!

根据开票员和付货员的回忆,以及当时同在排队的油毡厂工人郑桂华的描述,冒领者是一名三十五、六岁的中年妇女,“中等偏上个头,短发,长瓜子脸,颧骨较高,脸色较黑,身穿黑底红格对襟旧棉袄”。这个形象,与陈桂荣高度吻合!

然而,当专案组满怀希望地将陈桂荣的指纹与现场壶盖上的指纹进行比对时,结果却令人失望——并非同一人。陈桂荣的嫌疑第二次被排除。案件侦破再次陷入僵局。

柳暗花明:固执的刑侦处长与铁证如山

一个多月过去了,排查出的其他线索逐一被否定。专案组内部也出现了分歧:凶手究竟是男是女?是熟人还是生人?争论异常激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就在此时,参与案情分析会的抚顺市公安局刑侦处处长力排众议,他一锤定音:“女人作案的可能性绝不能排除!对之前否定的嫌疑线索,必须重新审查,而且要加大力度!”

这道指令成为了案件的转折点。专案组对陈桂荣进行了第三次,也是更为彻底的调查。这一次,之前被忽略或轻信的细节,被一一重新审视,串联成了坚实的证据链:

1. 关于手伤:陈桂荣声称手指是12月25日在公交车上被碎玻璃划伤。但经核实,整个12月,抚顺全市公交均无玻璃破损报修记录。她在说谎。

2. 关于粮票:她案发后倒卖的粮票,来源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