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一次次燃起,又一次次熄灭。但那份坚守,从未动摇。
转机出现在2016年5月。河南省公安厅DNA数据库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精斑样本与商丘市宁陵县一名75岁的史姓老汉比对成功!
此时,距离案发整整二十五年,仅剩七天。
兴奋之余,范新河却心生疑惑:一个案发时已50岁的人,与当年目击者描述的“30岁左右”的嫌疑人不符。根据遗传学规律,警方推测,如果不是老人本人,那么真凶很可能就是他的儿子。
然而,调查发现,史老汉的三个儿子均已被排除嫌疑。就在山重水复之际,商丘市公安局传来了一个关键信息:
史老汉的DNA存在罕见的变异情况。这意味着,当年的精斑主人,极有可能是史老汉某个已故的儿子!
线索,瞬间聚焦到了史老汉那个已去世十年的大儿子——史家周身上。
史家周,1991年时年28岁,完全符合当年的凶手侧写。
调查显示,此人一生恶行累累,强奸、抢劫、盗窃无恶不作,大部分时间都在监狱中度过,其中就包括在新河农场服刑。
虽然他在1988年已刑满释放,但并未返回原籍,而是滞留在了修武县附近。案发前后,其父史老汉确实曾来修武县看望过他。
一切疑点都指向了这个早已埋入地下的恶徒。要最终定案,必须获取史家周的DNA样本。这意味着,必须开棺验尸!
然而,史家周的父亲却提出了一个苛刻的条件:要求警方支付十万元的“迁葬费”,才同意挖坟。
警方通过暗中走访了解到,所谓的“风光大葬”纯属子虚乌有,史家周当年只是用平板车拉着,草草埋在了村边一个靠近粪坑的土坟里。
在警方多番努力和法律、情理的交涉下,史老汉最终同意了开棺。
2016年5月23日,正午。阳光炙烤着宁陵县郊外的荒野。
在史家周荒草丛生的坟茔前,法医范玉峰(他是老法医王卫华的学生)指挥工作人员开始了挖掘。
这是一个具有历史象征意义的时刻——二十五年前的几乎同一时间,魏淑敏母子惨遭杀害。
棺木开启,法医小心翼翼地提取了史家周的骨骼样本,火速送检。
DNA鉴定结果最终确认:从魏淑敏体内提取的精斑,与史家周骨骼中提取的DNA样本,吻合度高达99.%!
跨越了四分之一个世纪,这起沉积已久的特大强奸杀人案,终于真相大白,宣告侦破。
当老法医王卫华听到这个消息时,眼眶湿润了,他感慨道:“那么长的时间,我们那时的辛苦终于有了回报。”
从范新河到王卫华,再到范玉峰,一代代刑警、技术人员,用他们几乎整个的青春和职业生涯,践行了对正义的承诺。
他们或许没有神通广大的本领,却凭借着最朴素的执着、最坚韧的毅力,以及那份对生命和职责的敬畏,完成了一场长达二十五年的“较量”,最终告慰了逝者的在天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