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栋宽敞明亮的二层瓦房在村中鹤立鸡群,儿子也新娶了媳妇。在旁人眼中,她家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她本该心满意足。
然而,“饱暖思淫欲”。物质富足了,周淑英的内心却感到莫名的空虚。她开始嫌弃丈夫那张饱经风霜的老脸,渴望寻找所谓的“激情”与“寄托”。
同村的夏铮瑜,比她小十岁,正与妻子感情不和。同病相怜的错觉,让两人在1995年勾搭成奸。
从此,他们的欲望如野火燎原,在卧室、在山上、在河边,肆无忌惮地偷尝禁果,沉浸在畸形的肉欲之中。
纸终究包不住火。两人的丑事在村中传得沸沸扬扬。翁金练得知后,羞愤交加,多次严厉斥责周淑英。
周淑英不但不思悔改,反而趁机提出离婚。翁金练顾及颜面与家庭,坚决不同意。夫妻二人为此争吵不断,甚至大打出手。
村民的指指点点和丈夫的管束,非但没能让她回头,反而让她在扭曲的“恋情”中越陷越深。
1997年5月初的一个雨夜,当翁金练将正在幽会的二人当场抓获时,积压的怒火彻底爆发。他将周淑英痛打了一顿。
抚摸着身上的淤青,周淑英心中对丈夫仅存的一点愧疚,彻底转化成了刻骨的怨恨。
公诉人的追问将她从回忆中拉回。她无法回避那个将她推入万劫不复深渊的瞬间。
5月下旬,在“芦八源”山上茂密的草丛里,她向夏铮瑜哭诉:“他又打我了,这日子没法过了。”
夏铮瑜恨恨地说:“他下手也太狠了!我们这么好,却不能长相厮守,离婚又离不成,怎么办?”
沉默片刻,夏铮瑜眼中闪过一丝凶光,压低声音说:“你丈夫平时爱吃什么东西?不如……我们像电视里演的那样,弄点药,毒死他算了。”
这句点拨,如同魔鬼的诱惑,瞬间点燃了周淑英心中压抑的恶念。
对自由的渴望,对情欲的贪婪,对丈夫的怨恨,汇聚成一股汹涌的洪流,冲垮了她心中最后的人伦堤坝。
为扫清障碍,达到长期苟合的目的,这对男女定下了毒杀亲夫的罪恶计划。活脱脱一幕现代版的“潘金莲与西门庆”。
尾声:枪声与警钟
法槌落下,审判长庄严宣判:“被告人周淑英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被告人夏铮瑜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庭审结束了,罪犯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周淑英被押赴刑场的枪声,为这起骇人听闻的案件画上了句号。
然而,掩卷深思,这起悲剧的根源发人深省。一段违背道德与法律的婚外恋,最终以两条人命(一死一囚)和一个家庭的破碎收场。
这样的惨剧一再警示世人:婚姻需要忠诚,道德需要敬畏,法律更不可触碰。
如何在社会发展的大潮中,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守住道德的底线,预防此类悲剧的重演,是一个值得所有人深思的沉重课题。
那杯甜腻的毒水,不仅毒死了一个丈夫,也毒死了两个灵魂,更给整个社会敲响了一记长鸣的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