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目的弧光撕裂夜幕,狂暴的气浪粉碎了寂静。海城市局、鞍山市局乃至辽宁省厅的报警电话此起彼伏地急促响起。
勘查发现,工字钢结构的2号桥西端,5根枕木被炸得粉碎,南股铁轨被齐刷刷截断68厘米,断轨不翼而飞。
事后推算,若当晚列车满载运行,千吨重量的撞击将导致锅炉压力12个大气压的蒸汽机车如重磅炸弹般爆炸。
司乘人员与33名矿工必将悉数罹难,铁路两侧的范马峪村和矿区宿舍也难逃被夷为平地的命运。
更令人后怕的是,次日人们在距爆点百余米处找到了那段凌空飞落的断轨——倘若偏差十米,就会砸中矿区供电核心的千伏安变压器。
这座与美国塞浦路斯、法国陆兹那齐名的矿山将因此停产至少十个月,国家经济损失不可估量。
海城市公安局副局长张庆俭久久伫立在料峭寒风中,凝视着爆炸现场。空气中尚未散尽的硝烟,让这位年近五旬、身材敦实的警官眯起那双锐利如锥的眼睛。
这已是他三年来第三次在此地闻到这般气味:1985年10月14日,范马采矿车间记录房爆炸致3人受伤;1986年7月18日,班长丁守发家被炸毁;而今第三次爆炸再度挑战般响起。
技术勘查表明,犯罪分子使用了至少6公斤炸药,采用导火索引爆的定向爆破技术。
精准的时机把握、娴熟的爆破手法,将嫌疑指向熟悉矿山作业的内部人员。
爆炸点设置在南股铁轨并使断轨北飞,暗示作案者来自南侧的范马峪村。
结合25-35岁的年龄判断及对处分政策的熟悉程度,侦破指挥部勾勒出罪犯的初步轮廓。
3600名职工、21个车间,30名侦查员分成7组展开地毯式排查。
就在大规模筛查推进时,张庆俭敏锐地发现三起爆炸案存在微妙关联:均发生在范马采矿车间一班下班后不久,且受害对象均与该班管理人员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