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一:血色黄昏
永巷尽头的囚室里,霉斑像暗绿色苔藓般爬满石壁。杨勇的手指抚过案几上开裂的漆纹,裂痕中积着经年的灰烬,像一道凝固的血痂。这块描金紫檀案原是东宫之物,二十年前突厥可汗献上的贡品,他曾在此挥毫批阅奏疏,案角嵌着的夜明珠能将满室照得如同白昼。如今明珠早已不翼而飞,只剩虫蛀的凹槽,如一只空洞的眼眶,凝望着窗外逐渐褪色的晚霞。
“太子殿下。”
宦官尖细的嗓音裹挟着铜锁坠地的脆响刺入耳膜,杨勇的手腕一颤,墨迹在宣纸上洇开一朵残梅。自开皇二十年被废黜,再无人以“太子“相称——除了死亡。他缓缓抬头,看见来使手中托着的明黄帛书,绢帛边缘的金线在暮色中泛着冷光。
“大行皇帝……驾崩了?”
他的喉咙像被塞满砂砾,声音沙哑得连自己都陌生。使者身后,暮色正沿着宫墙攀爬,将囚室窗棂切割成斑驳的暗红。宦官将鸩酒轻轻搁在案上,金杯压住了未写完的《孝经》注疏。墨迹未干的“仁“字被琥珀色酒液浸透,边缘模糊如泪痕。
杨勇望着杯中摇晃的倒影,恍惚间看见开皇十年元日大朝会的雪。那年朱雀大街的积雪映着朝阳,金吾卫的铠甲亮得像银河倾泻,他身着玄色衮服立于丹墀之上,腰间九环蹀躞带随步伐叮当作响。父皇将象征储君的金错刀赐予他时,刀鞘上镶嵌的蓝宝石比这杯鸩酒更冷冽。
“晋王殿下已奉遗诏即皇帝位。”宦官的声音如钝刀割过绸缎。
他忽然轻笑出声。遗诏?父皇临终前分明在病榻上疾呼“召我儿!”,却被杨素率禁军封死宫门。三日前从墙外飘来的焦糊味,原是烧毁血诏的灰烬。
指尖触到金杯的刹那,记忆如利刃剖开岁月。他想起云昭训临产那夜,太医院的铜盆盛着猩红热水进出东宫,而母后派来的女官捧着堕胎药跪在廊下,琉璃碗中的珍珠粉在黑药汁里沉浮,像溺死的星子。此刻杯中鸩毒亦泛着同样的光泽,命运竟以如此荒诞的方式首尾相衔。
远处传来丧钟,一声接一声碾过宫墙。他忽然想起被流放岭南的十个儿子——长子杨俨临行前将玉佩塞进他掌心,玉上雕着的螭龙缺了半截龙角,是去年秋猎时摔碎的模样。而今那半截龙角,或许正躺在某处荒野,与父皇断裂的玉带钩一同化作尘土。
鸩酒入喉时,他听见承香殿的牡丹在暴雨中零落成泥。二十年前亲手栽下的那株魏紫,根系早已腐烂在杨广修建镜殿的地基之下。
---
碎片二:黄金枷锁
承香殿的铜鹤香炉吐出龙涎香的青烟,杨勇数着九重锦帐上的蟠龙纹,第五次调整头上镶东珠的金冠。寅时三刻,长安城的晨鼓尚未响起,东宫属官们已捧着玄色朝服跪满外殿。这是开皇十年的元日大朝会,他作为太子首次代天子接受百官朝贺。
“殿下请看。”太子左庶子唐令则趋步上前,漆盘里盛着新制的九环蹀躞带。黄金打造的带扣上錾刻北斗七星,每个玉环都嵌着不同颜色的宝石。”昆仑奴说蓝宝来自波斯,绿松石取自于阗...”老臣的声音混着环佩叮当,让杨勇想起昨夜胡姬脚踝上的金铃。
辰时正,当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时,朱雀门缓缓洞开。杨勇踩着织金驼绒毯走向龙墀,衮服上的十二章纹在风中泛起涟漪。他听见鸿胪寺卿拖长的唱赞声,看见三省六部的朱紫大臣如同彩绸般次第铺展。礼部尚书苏威的白须在朝笏后颤动:“皇太子明德惟馨,仁孝...”
“陛下驾到!”
突如其来的通传声惊落了杨勇腰间的瑜玉佩。他慌忙转身,瞥见父皇的赤舄踏过自己方才站立的织金毯——那本该是天子专属的蟠龙纹样。隋文帝的目光扫过丹墀两侧堆积的犀角象牙,最后落在他衮服下若隐若现的鎏金刀柄上。
“突厥可汗倒是殷勤。”父皇的声音比塞外的朔风更冷,手指拂过刀鞘上镶嵌的瑟瑟石,“去年陇右旱灾,东宫用度却添了三成?”
冷汗浸透了杨勇的中衣。他想起三个月前独孤皇后将东宫绣娘尽数遣散时说的话:“勇儿可知陈叔宝为何亡国?”此刻母后赠的《孝经》还锁在库房,而突厥进献的这柄宝刀,昨夜刚斩断过新罗使臣送来的孔雀翎。
暮色降临时,晋王府的密探带来了消息。杨广不仅将江南进贡的珊瑚树送入内库,还特意请高僧在树下供奉《妙法莲华经》。”晋王晨起为皇后抄经,午膳仅用菘菜豆腐羹。”探子说话时,窗外正飘进东宫庖厨炙烤驼峰的香气。
唐令则捧着礼单进来请示:“殿下,元日宴的熊掌要不要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