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糟泽韵:闽北药膳传奇》下卷

赞诗

武夷余脉润溪荪,

红糟巧配泽芝魂。

鸡丝嫩裹三春露,

锅气香融九酝醇。

苦尽甘来驱湿浊,

寒温相济养元神。

闽北烟火千年味,

一炒相传是至真。

尾章

当暮色染红建瓯的溪涧,农家的厨房里又飘起了红糟的香气。林巧妹的女儿正在学做“酒糟炒泽泻”,稚嫩的小手握着锅铲,像当年的林阿芷一样,认真地翻动着锅里的食材。“外婆,为什么一定要用三年的红糟?”小女孩问。

巧妹望着窗外的泽泻田,那里的花茎在晚风里轻轻摇曳,像无数双小手在招手。“因为时间会让味道更醇厚,就像这道菜,传了几百年,才成了咱们闽北的根。”

红糟的香,泽泻的苦,鸡肉的鲜,在锅里交融,像一首唱了千年的歌。这歌声里,有溪畔草木的清响,有酒坊岁月的醇厚,更有闽北人“于饮食中求康健”的生活哲学——这种哲学,就像红糟的颜色,深沉而温暖;像泽泻的清苦,朴素却有力,在时光里,永远散发着动人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