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参缘:仙圃遗种记》 终章 参通天地证道合 仙圃遗种贯古今

王母引阿云至瑶圃的“六气璇玑台”,台心的参苗随五运六气自动变幻:甲己化土年,参根泛黄土色,根须如脾络盘曲;乙庚化金年,参叶显银芒,叶脉似肺经分布。“参应五运而变,”王母转动璇玑,天上岁星与参苗的青芒连线,“木运太过则参芽辛散,金运不及则参精酸收,此为‘上应天星,下合地脉’。”

当璇玑转至“阳明燥金”位,参叶的银纹突然加粗,阿云腕脉的太渊穴自动发热——此为秋金肃降之象;转至“太阳寒水”位,参根的墨纹泛起赤芒,丹田处暖流涌动——此乃冬水涵木之征。更妙的是参苗随六气的变化:风木气至则芽动,君火气至则叶张,湿土气至则根润,燥金气至则精敛,寒水气至则元藏,暑火气至则气充。

“汝看参须与地脉,”王母指台下的黄泉网络,“参须三百六十条,对应地脉三百六十穴,与人体经络同构。”阿云俯身望去,见参须在土中摆出十二经脉图,与自己的经络投影完全重合,参根中心的黄土纹正是人体中脘穴的位置。

第四回 参仙化气合三才 天人同构证道成

当北斗七星的摇光星转为五色,九叶灵参突然爆裂,从中飞出九色仙童,仙童们合体为“参仙”,身着四序华服,左手托日月,右手握星辰。“食此参仙,可通三才之道,”王母将参仙送入阿云口中,“天为阴阳,地为五行,人为脏腑,参合三者,故能调偏救弊。”

阿云顿觉身泛七彩霞光,升空时见自己的身体与参仙、天地星辰连成一线:头部对应参苗,为天;躯干对应参茎,为人;双足对应参根,为地。更奇的是,他的脏腑化作四季参精——肝为春芽青,心为夏叶赤,肺为秋精银,肾为冬元墨,脾为中央黄土,与天上的五星(木火土金水)共振。

小主,

此时,太行群山浮现出巨大的人体经络图,图中参的四季形态分别对应肺经(秋)、心经(夏)、肝经(春)、肾经(冬),脾经(长夏)则由参根中心的黄土纹凝聚。阿云伸手触摸山壁,经络图竟化作《上党参经》竹简,每一味中药的性味归经,皆与四季人参的药性相生相克。

第五回 遗种流传贯古今 医道真机刻金石

参仙化气之时,西王母以玉簪划天,写下“参通天地,医贯阴阳”八字,每字皆由四季参气组成,落于太行岩壁,形成“天人合一”石刻。石刻中参的根须与人体经络、星轨完全重合,风吹过时,文字便发出五音共鸣,对应五脏六腑的气化之声。

阿云将四季参精撒向人间,精落地化作药农,每人皆持《上党参经》,经中记载:“春参疏肝宜早采,夏参强心需午摘,秋参润肺待露降,冬参补肾要雪藏。”从此,人间知“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的四序养生法,而那株来自瑶圃的灵参,便在太行之巅世代生长,其根须的纹路,永远保留着“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的五行密码。

第六回 阿云羽化归太虚 参香永济世间人

当最后一缕参香融入云端,阿云已随参仙羽化,其掌纹化作太行山脉的走向,指缝间流出的参精,在人间汇成“十二药溪”,溪中水草皆具参的四气五味。后世医家沿溪采药时,可见水草的叶纹与人体经络相应,根须与药物归经同构,此乃阿云留世的医道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