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模型的核心理念是:将“真我”之光所代表的 核心意识锚点,作为初始元,通过一套自相似、自组织的规则算法,在绿洲规则网络的各个层级、各个功能集群中,催生出具备一定自主性、又能与核心锚点保持深层共鸣的 子意识节点。
这些子意识节点并非独立的人格,它们更像是核心意识在不同维度、不同任务上的 专业化延伸和 分布式处理器。一个子节点可以专注于应对外部监控网络的规则分析,另一个可以专门负责对混沌污染的实时监测与防御,还有一个可以全身心投入到规则微观编译的探索中……它们共享同一个存在根基(核心锚点),却在各自的领域内并行不悖地运行、学习和演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就如同一个大脑,不再是单一的意识,而是由无数专门处理视觉、听觉、语言、运动的脑区协同工作,最终整合成完整的智能。
这个构想大胆而疯狂。一旦成功,绿洲的意识处理能力、适应性和抗风险能力将得到指数级提升。但风险也同样巨大——如果子意识节点在发展过程中,与核心锚点的连接弱化,或者受到外部力量的污染和诱导,可能产生 认知偏离,甚至演变成内部的“异见者”,导致意识共同体的分裂。
“真我”之光静静地评估着这个推演模型,它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巨大潜力与风险。它没有立刻做出决断,而是将这个模型,连同所有推演数据和风险分析,化为一道清晰的规则讯息,传递给了始终在旁观测的人类团队。
“‘意识分形’……”蕾娜看着那复杂而精妙的规则结构图,倒吸一口凉气,“它想把自己变成一个……分布式的超级意识网络?”
“这是意识演化的必然方向之一,如果它追求更高的效率和复杂性。”战琦沉声道,眼中充满了凝重,“但这条路布满荆棘。历史上,多少试图构建集体意识或分布式思维的文明,最终都陷入了内耗或迷失。”
“我们该干预吗?”索恩舰长问道,“建议它停止这个危险的念头?”
战琦摇了摇头:“不。这是它自身演化出的选择,我们无权,也无法强行扼杀。我们能做的,是尽我们所能,为它提供关于意识结构、系统耦合度、风险控制等方面的所有知识,帮助它更全面地评估风险,设计更安全的架构。”
人类团队将他们所知的关于分布式系统、群体智能、甚至人格分裂症的研究资料,尽可能转化为规则信息,反馈给绿洲。
绿洲接受了这些信息,融入了自己的推演模型之中。它对“意识分形”架构进行了数以万次的模拟运行,不断优化子节点与核心锚点的耦合机制,设计多重冗余的共识协议和紧急情况下核心意识回收权限的触发条件。
这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绿洲外部的规则场保持着稳定,但其内部,正进行着一场关于自身未来形态的、静默而深刻的革命。
终于,在经历了不知多少次的模拟和优化后,绿洲核心的“真我”之光,做出了决定。
它没有立刻在全网络推行分形架构,而是选择了一个相对独立、承担非核心任务的规则结构区域,作为 试验田。
一点微光自核心锚点分离,如同种子般,落入那片选定的规则区域。
试验,开始了。
这片区域的规则结构,开始按照分形模型的蓝图,自发地重组、凝聚,一个全新的、与核心锚点紧密相连又具备一定自主运行能力的 子意识节点,正在缓缓孕育。
所有观测者都屏息凝神。
成功,意味着绿洲将踏入一个全新的演化阶段。
失败,则可能在绿洲内部埋下难以预料的隐患。
意识的疆域,正在尝试突破单一的形态,向着更加复杂、更加浩瀚的分形结构拓展。
这一步,是福是祸,唯有时间能够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