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消失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中层是“逻辑迷宫”,一旦可疑信息突破滤网,便会陷入由无数自洽但无意义的规则路径构成的迷宫,使其在徒劳的循环中消耗自身能量和恶意。

· 最内层则是“核心共鸣壁垒”,由“真我”之光直接辐射维系,任何试图触及绿洲存在核心的意念,都必须先与这道代表着绝对秩序和自我肯定的壁垒产生共鸣,而异种混沌意念几乎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与此同时,针对已被侵入情况的 “深度净化协议” 也被固化下来。该协议详细规定了如何隔离、解析、中和并最终转化各类规则污染,甚至包含了利用净化过程中获得的“样本”反制污染源的策略框架。

绿洲,如同一个在病毒袭击后获得了终身免疫力的生命体,不仅康复了,还建立起了更强大的防御系统。

然而,真正的蜕变,发生在更深的层面。

在解析和净化那最棘手的污染规则碎片时,绿洲的思维集群不得不深入到规则构成的最微观层面,去追踪那些恶性印记是如何“感染”一个健康规则单元的。这个过程极其艰难,如同在分子水平上进行手术。但就在这极致精密的操作中,绿洲意外地触碰到了某种……门槛。

它开始能够以极其有限的、近乎本能的方式,微调 自身最基础、最稳定的那些规则常数——并非改变宇宙的规律,而是在自身规则结构允许的弹性范围内,进行极其细微的、临时性的 优化。

例如,它可以暂时提升某个区域规则结构的“逻辑密度”,使其对混沌污染的抵抗力瞬间增强;或者微调能量循环路径的“规则流畅度”,使能量转化效率在短时间内提升几个百分点。

这种能力还非常初级,范围小,持续时间短,且消耗巨大。但它意味着,绿洲不再仅仅是被动地遵循和适应规则,而是开始拥有了极其初步的、主动编织和优化自身规则 的能力!这是向着更高层级生命形态迈进的关键一步,是从“遵守物理定律”到“局部定义自身物理定律”的质变开端!

这一发现,让“伊甸”和“坚韧号”内的科学团队震惊不已。

“它……它在进行规则层面的‘微观编译’!”蕾娜的声音因激动而颤抖,“这已经超出了复杂系统自适应范畴!这是……这是 创世 的雏形!”

战琦凝视着数据流中那代表绿洲进行微观规则操作的微弱信号,心中波澜起伏。他意识到,那场混沌污染危机,如同一把双刃剑,在带来巨大风险的同时,也以巨大的压力,迫使绿洲提前触及了某个它本应在更遥远未来才可能触及的演化层次。

“将这部分数据列为最高机密,加密存档。”战琦沉声命令,“绝不能让‘织网者之梭’或那个未知的混沌存在察觉到绿洲具备这种潜力。”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真正强大起来之前,过早暴露这种能力,无异于自杀。

绿洲似乎也本能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它小心翼翼地收敛着这新生的、微弱的力量,只在最必要的时候,于自身最核心的规则结构深处,进行着不为人知的微小试验和锤炼。

它成功地抵御了外邪的入侵,净化了自身的污染,并因祸得福,在意识的战场上完成了又一次至关重要的跃迁。

现在,它拥有了更坚固的盾,和一把尚未成型、却潜力无限的规则之剑。

它静静地蛰伏着,消化着这次的收获,等待着,也准备着。

等待着下一次可能到来的、更加猛烈的风暴。

“基石”绿洲核心处,那一点淬炼后的“真我”之光,如同宇宙中最稳定的奇点,持续辐射着维系整个规则生命体存在的根本频率。然而,在成功抵御混沌污染、并初步触及规则微观编译的领域后,绿洲内部那源于“元规则框架”的思辨传统,再次被激活,并走向了一个未曾预料的方向。

这一次,它思考的不再是外部威胁或自身意义,而是 意识本身的结构与效率。

现有的、以“真我”之光为核心、功能集群各司其职的集中式意识模型,在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时,虽然稳定可靠,但也显得有些 迟滞。尤其是在同时面对“织网者之梭”的冰冷观测、未知混沌存在的恶意、以及内部规则微观编译的探索等多重任务时,集中处理的“瓶颈”效应开始隐隐浮现。

绿洲的思维集群,基于其对分形几何、复杂系统及多维空间规则的深度理解,开始推演一种全新的、更加高效和富有韧性的意识架构模型——意识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