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来到赵工程师的办公室,这里堆满了各种技术资料和图纸。
“坐。”赵工程师给沈良倒了杯茶,“说实话,刚才你提的方案确实让我眼前一亮。不过...”
他顿了顿:“你真的觉得能做出来吗?”
沈良端起茶杯,轻抿一口:“做不做得出来,试了才知道。但不试的话,永远不可能成功。”
“话是这么说。”赵工程师在桌前坐下,“可是上面给的时间太紧了。万一失败...”
“那就按传统方案做呗。”沈良放下茶杯,“反正我们现在也没什么可失去的。”
这话让赵工程师愣了愣,随即苦笑:“你倒是想得开。”
“其实我觉得这是个机会。”沈良看向窗外,“如果我们能在这个项目上有所突破,不仅是技术上的成功,更是证明了中国人的创新能力。”
赵工程师被这番话触动了。
确实,改革开放刚刚开始,正是需要自立自强的时候。如果总是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强大?
“那你觉得最大的难点在哪里?”
“控制系统。”沈良毫不犹豫地回答,“电磁搅拌需要高精度的电流控制,这对电子技术要求很高。”
“咱们厂的电子技术部门水平怎么样?”
“一般般吧。”赵工程师摇摇头,“主要还是做些继电器控制,对于精密控制系统经验不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沈良心里早有计划。
80年代初期的电子技术确实有限,但基本的晶体管和集成电路已经有了。关键是要用对方法,设计出符合当时技术水平的控制方案。
“我先把控制系统的原理图画出来,然后找电子部门的同事讨论可行性。”
“行,那我先给你介绍几个人。”赵工程师起身,“走,去电子车间看看。”
两人离开办公楼,朝厂区东侧走去。
电子车间在一座三层小楼里,一楼是装配车间,二楼是设计室,三楼是实验室。
“这就是我们的电子技术部门。”赵工程师指着楼上,“人不多,但都是好手。”
他们上到二楼,推开设计室的门。
里面有七八个人正在工作,有的在画电路图,有的在做计算,还有人在摆弄各种元器件。
“老马,过来一下。”赵工程师招手叫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
“怎么了赵工?”老马放下手里的活走过来。
“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新来的沈良同志,冶金专业的。”赵工程师拍拍沈良的肩膀,“他有个技术方案,需要设计控制系统。”
老马推了推眼镜,上下打量沈良:“什么样的控制系统?”
“电磁搅拌装置的控制系统。”沈良简单解释了一下原理。
老马听完,脸上露出为难的表情:“这个...难度不小啊。需要很高的控制精度,我们现在的技术水平...”
“先不谈能不能做,你觉得理论上可行吗?”沈良打断他。
老马想了想:“理论上当然可行,无非是通过改变电流大小和频率来控制磁场。问题是怎么实现精确控制。”
“如果用微处理器呢?”沈良试探性地问。
“微处理器?”老马愣了愣,“那玩意儿现在还很贵,而且我们也没用过。”
沈良心中暗笑。
1980年,Intel 8086处理器刚刚推出不久,在中国更是稀罕物。不过既然要做,就要做得彻底一些。
“成本暂时不考虑,重点是技术可行性。”沈良说道,“我可以先把控制算法写出来,你们看看能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