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破骗子的计谋,借鉴老手的方法
有两类人特别容易上当受骗:
第一类是渴望一夜暴富的人。当下,许多人受到成功学的不良影响,错误地认为人脉等同于钱脉,于是到处去结交人脉。要是你秉持着“人脉就是钱脉”这样的观念去交朋友,最终的结局可能就如同草原上的羊,只知道低头吃草,全然没察觉到狼已经悄然逼近。一个自身缺乏价值的人,即便拥有再多的人脉也是多余的。这类人对未来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希望,四处寻找机会,绞尽脑汁想办法,一门心思琢磨着如何能一夜暴富。他们天真地以为依靠关系、凭借人脉就可以不劳而获,觉得只要付出一点点努力就能够发大财。
第二类是身处困境的人。这类人一门心思想要摆脱当前的困境,因而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当他们面对困境时,会感到非常烦恼,常常不知所措。所以,一旦他们看到了摆脱困境的可能性,往往就不会去仔细分析,也不考虑后果,就盲目地一头扎进去,最终可能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当一个人遭遇困难时,往往会慌了阵脚,越是急切地想要摆脱困境,反而越容易被困住。
实际上,这类人并不是被外在的环境所困住,真正困住他们的是自己的内心。他们之所以容易上当受骗,是因为人天生就有躲避灾害的本能。对于身处困境的人来说,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静下心来,耐心地等待摆脱困境的机会。
打个比方,如果你被困在一团绳子里面,你越是挣扎,就会被缠得越紧;你越是想要解开绳子,被困的情况可能就会越严重。唯一的出路就是先保持不动,认真地观察这团看似杂乱无章实则有一定规律的绳子,也就是找出被困的真正原因,然后慢慢地摆脱困境,这才是最好的办法。
哪类人最不易受骗?
具备特务特质的人属于分析型人格,他们拥有如福尔摩斯般敏锐的头脑,危机意识极强,心理防线构筑得相当高。这类人能够轻易看穿他人是否在说谎。在他们的思维模式里,早已预先假定每个人的言行背后都隐藏着特定的目的与动机,他们深信“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一道理。
每当出现一个机会,他们就会像警察审讯犯人那样,小心翼翼、刨根问底,绝不会轻易相信他人的片面之词。这既是他们最大的优势,却也成为了他们最大的短板。他们对谎言极为敏感,可相应地,他们识别真话的能力也较为薄弱。
价值往往是包装的产物,许多企业热衷于搞包装,其目的在于提升价值。实际上,绝大多数所谓的价值都是虚假的。企业的包装并非直接行骗,而是处于一种非黑非白的灰色地带。只要不违背自己的良心,这倒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营销手段。包装并非直接撒谎,而是巧妙利用人的错觉,间接地向他人展示那些希望对方相信的内容,使对方心甘情愿地做出对自己有利的假设。
我曾碰到过一位成功学讲师,他精力充沛,一见面就滔滔不绝地跟我讲述他赚了多少财富,还炫耀某某老板为了与他会面,直接刷卡支付几十万。他说起话来如同机关枪扫射一般。他还宣称自己讲课时极为敬业,每次都激情四溢,甚至有好几次讲到吐血。我听着忍不住发笑,差点把嘴里的农夫山泉喷出来。赶忙控制住情绪,我担心笑得太夸张会让他下不来台,更害怕他为了证实所言非虚,当场表演吐血。他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让我交钱成为他的代理。倘若换作是你,你会相信这个人吗?难道别人说什么,我们就一定要深信不疑吗?大家要记住,怀疑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能力,通过怀疑去求证事实,远比盲目轻信重要得多。
我们从不惧怕被他人怀疑,因为我们的思想和课程究竟能否对你有所帮助,你自己心里自有评判,无需我们过多言辞,产品自身会说明一切。孙子兵法中有“兵者诡道也”的说法,意思就是存在欺骗的成分。在商业竞争中,是否存在绝对不骗人的人呢?答案是否定的。
之前我们公司有个销售冠军,后来才发现,他在向客户推销时,总会声称我们公司拥有几千平方米的厂房,而实际情况仅有几百平方米,这显然是在骗人。从古至今,人从很小的时候就懂得说谎。人的成长过程,就是决定哪些事情可以让别人知晓,哪些事情需要隐瞒的过程,这是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欺骗是动物求生的一种本能,自然界中有些动物懂得利用保护色来迷惑天敌。
马克·吐温曾说过,我们都曾说过谎、欺骗过他人,并且有时也不得不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