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皇帝也没想到,在他有生之年,还能捞着开疆拓土这种功绩。
这是千秋伟业,万世芳名啊!
一向对爵位吝啬的老皇帝也难得大方一回,徐秋山被封忠勇伯。
陈烨自然也得了赏赐,但比起徐秋山来说,那点赏赐就不算什么。
大皇子大喜,这是他麾下的将领,没想到这么勇猛,日后定要好好重视了。
不过他也没公开和徐秋山往来,就连忠通伯府开府那日,他都没露面,就让管家避开人私下里送了一份厚礼去。
他在京城这边缺个掌兵的人,有本事的不是他的人,他的人不够有本事,徐秋山的出现,弥补了这一点。
而徐秋山是他的人,有多年带兵经验,之前他在关城附近当个小将领,数年下来毫无怨言,可见忠心是有的。
虽然还不够保险,但没有更好的人选时,也只能冒险把人提上来用,毕竟陈烨还是要留在关城,替他守大本营!
所以不能让人看出徐秋山是他的人,否则老皇帝肯定不会把徐秋山放在京中重要位置上,毕竟皇子和武将结交,是大忌。
大皇子暗中使力,经过多方操作,成功让徐秋山接手京郊大营。
如此,远有陈烨,近有徐秋山,加上老皇帝的偏心,对大皇子来说,那个位置已经稳了一半。
至于另一半,等老皇帝哪天崩了,也就稳了。
唯一让他不满意的是,太子只是被废了太子之位,并没有贬为庶人,还是占着中宫嫡子的名份,为让大皇子十分有危机感,生怕哪天老皇帝犯糊涂重立太子。
大皇子琢磨着,得加把劲,让人在朝堂上请立太子了。
只要他成了太子,废太子就翻不起任何风浪,哪怕某天老皇帝有个万一,他也能名正言顺登基。
于是,第二天的朝堂上,有人开始提请立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