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延年说完,王君曼还没开腔,仆朋便忍不住了。
“既然与平陵侯的儿子谈得来,平陵侯又赏识你,为何要来长安?一匹马而已,如何能和前程相比。延年,不是我说你,你这次选错了。”
王君曼含笑看了仆朋一眼,摆摆手,示意他不要急着评价。“阿弟,你是不是对苏建有什么担心?”
赵延年点点头。“我觉得他年纪太大了。”
“年纪太大了?”王君曼有些意外。
仆朋忍不住又道:“能做到那么大官的,有几个年轻?这汉朝的官场也是讲资历的,哪个不得一步步来?你看桀龙,在草原上是相国,到了汉朝,也不过是个校尉而已。”
赵延年没理他。
仆朋心是热的,但见识太少,以前也没有做官的经验。
一年前,他连百夫长都不是。
如果仆朋能帮他解惑,他又何必费事跑到长安来。
王君曼打量了赵延年一番,若有所思。“你是担心他年纪大了,又已经封了侯,不再有进取心。又或者旧习太重,追随大将军尚可,一旦自成一军,便又重归故事?”
赵延年挑起了大拇指。“阿嫂简直说到我心里去了。”
这一路上,他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苏建既然能封侯,证明他的能力不弱,为什么后来又会打败仗,丢了爵位?
想来想去,只有一个解释。
之前能封侯,不是他个人的能力强,而是他跟对了人,再加上一点运气。
毕竟也不是每个跟着卫青出征的人都能封侯的。
但他后来打败仗,丢了爵位,却是他真正的实力体现。
离开了卫青,他就不行了。
王君曼片刻之间,就得出了和他一样的结论,可见眼界比他高多了。
这次来长安,是对的。
既有一定的见识,又能让他信任,不会有任何顾忌的人,目前只有王君曼。
苏建能力不行,纯粹是因人成事,将来还会失爵,这样的话肯定不能和苏武说的。
王君曼思索良久,最后说道:“你的想法不能说没有道理,但除了苏建父子,你似乎也只能跟着桀龙了。桀龙有报仇之心,又熟悉草原地形,将来汉军出征,他肯定会有机会。桀龙赏识你,也不会埋没你,真有封侯的机会,应该会带上你。”
仆朋听了,连连点头。“你就别犹豫了,跟着桀龙吧,我们三人一起,谁也不怕。”
赵延年没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