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后来名声也是臭到一定程度,没有谁家会卖于他,他倒是更直接,改做了偷抢。算不得恃宠而骄,对于其而言,这便是人生快意——以至于最后都是官府碍于其身份为其结清大小账单。
据说其家中只有一床一被一毛笔,连张纸都没得,兴之所至沾水于墙上一挥而就,写得多了时间久了土墙哗哗掉皮。家住京城永平坊,坊里的耆长隔三差五的便要去他家里瞧瞧,生怕这位国宝级人物要么是饿死要么是冻死要么是被写字洇透的墙垮塌下来砸死。
除了那些被封禁于宫中的无人得见的墨宝,这位国之重宝所书流传于民间的字迹只有两幅七个字。
一幅便是这“杏花巷”。
另一幅,“凭嘴讨饭”。
新年大庆十七日,从除夕到十六,是大周一朝特有的风俗,这时里普天同庆,彰显天朝上国的无限威严,与太平。
只是如此歌舞升平的盛世,却也只是整座大周共同的喜庆,这一片欢腾掩映下,自是也有小家之中难念的糟心事。
自然是头夜里盘山之上,那一道打破靠山王府大宴的圣旨:值此欢喜日子,朕念靠山王膝下孙夜遐迩与十四皇子青梅竹马,何不择日选定良辰,两姓联姻,载明鸳谱,永结良缘。
盖的朱砂大印明晃晃,宽窄四寸,方方正正,圈箍着八个篆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早就于宫中得到消息,按照这爷孙三个提前商讨好的计划,所谓的抗旨抗婚爷孙反目气到靠山王将姐弟俩逐出家门的戏码一一上演。
显然只是想顺势而为顺其自然的躲过这一时舆论,待个几日等得过去这一阵封口,那位说话做事反正是出了名的不靠谱的圣上收回成命,便也就没了什么抗旨不遵的罪过。
毕竟关于文胜帝做事的从心所欲,莫说朝中大臣,即便是老百姓都是一清二楚。
先皇驾崩,这位于东宫呆了小三十年的天子爷登基以后,消停了个一年半载,怎么说也是初登大宝,不敢说立马有何作为,最起码也要秉承先人遗志,谨守本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之后,文胜帝随心所欲的所作所为,的确算得上…昏君算不上,只能说比起几位先皇,可真是差得远。
毕竟也是祖上几位帝王励精图治,说起这文治武功皆是上上之流,历经四位明主,大周一朝能称得上天朝上国,不仅仅是坐拥雄兵疆域辽阔,或者是兵强马壮文成武就,也是因得仓禀殷实百姓安居,盛世之貌跃然于表,是以绝对算得上是不愁吃喝的帝王总会有一些异于常人的想法,因此总会随心所欲的做出一些让人百思不得解的瞠目结舌之举。
初登太子之位,这位后来的天子便曾数次偷偷出宫,并不是贪图享乐,纯粹就是玩。
无他,兴之所至。
后来成为一国之君,更是变本加厉的百无禁忌。
比如效仿先贤励精图治年余,文胜帝一时兴起,有感于当年出巡时见得西域黄沙漫天,便别出心裁的推行种树防沙以兵养林的政策,只是太过急于求成,人力物力投入大半未见成效,便半途而废,仅是两年就宣告结束,使得西域各地军伍怨声载道。
后几年还对于春闱制度搞过一次神来之笔,在传承千百年的科举制度之上重拾举荐按察制,要求学子必须上溯三代,或是无甚劣迹,只为寒门跃龙门,自然也是无甚效果,毕竟真正寒门能有几个有钱有闲去读书识字?尔后也是在两年后因得人才渐告枯竭而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