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携手并肩两无猜

慕无铮轻轻合上折扇,在掌心敲了敲,似在权衡,片刻后,他挑眉道:“哦?世子有话但说无妨。”

引至雅间,慕无铮亲斟香茗递与赵及月。

赵及月抿了一口放下茶杯,微微叹了口气,道:“大公主前日可是曾邀殿下密谈,请殿下助她拒婚......以助殿下大业为筹?”

慕无铮轻晃杯中茶水,眼神中闪过一丝惊讶,却很快恢复如常,“世子倒是消息灵通。”

赵及月目光飘远,似被回忆卷走,“臣与公主相识多年,只叹当年一场误会,如鸿沟横亘,令公主厌恨至今,竟不愿与臣独处片刻。”

言及此处,眉头紧蹙,如峰峦聚首。

慕无铮凝视赵及月,心中暗自思索,却未言语。

赵及月定了定神,继续道:“殿下,若你能劝说公主出来,与臣解开当年误会,臣便书信一封给家父赵老将军,为殿下成就大业再添把柴。臣这些时日.......略听到些当年宫变隐情,这皇位谁坐,于我赵氏而言并无不同。”

慕无铮微微眯起双眸,凝视着赵及月,似在考量他话语的真假。

良久,他放杯起身,负手而立,“世子既有此诚意,本王自当一试。不过,本王丑话可说在前头,若是公主不愿,本王也无能为力。”

赵及月也站起身来,抱拳行礼,“有劳殿下。”

慕无铮应下此事后,便寻了个时机去见慕无双,慕无双正在自己寝殿中对镜梳妆,顾盼间英气蕴柔,贵气自生。

慕无铮跟着侍女款步踏入公主府寝殿,先施一礼,恭声道:“公主,今日前来,实有一事欲与公主相商。”

慕无双微微转头,朱唇微启:“哦?端王此来所为何事?”

慕无铮缓缓走近,“公主,定国侯世子赵及月邀你一叙,欲解当年误会。若公主愿意前去听赵世子说两句,想必到时候就算是赵老将军一厢情愿,这亲决计也结不成。”

慕无双一听,手中的梳子微微一顿,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本宫与他之间,早已恩断情绝,还有何误会可解?”

慕无铮轻轻叹了口气,“公主,当年之事或许真有隐情,赵及月同本王说.......他当年绝非无意于公主,公主何妨一听。”

慕无双沉默良久,似在心底权衡乾坤,“罢了,看在端王颜面,本宫且见他一面。”

而另一边,赵及月在端王府中焦急地等待着消息,他在庭院中来回踱步,时不时抬头望向府门的方向。

终于,有侍从前来通报,大公主同意在端王府中相见。

慕无双莲步轻移,她今日身着一袭素色的锦缎长裙,只在发间点缀了些许珠翠。

赵及月瞧见慕无双的刹那,强力按捺内心的汹涌波澜,勉力维持着镇定从容之态,疾行数步上前,毕恭毕敬地行礼,高声道:“公主殿下,臣叩谢殿下肯屈尊纡贵见微臣这一面。”

慕无双眼睑轻轻上抬,两道寒芒刺向赵及月,疏离之意尽显:“你有何事要讲,速速道来,休要耽搁本宫时辰,本宫可没那闲情与你虚耗。”

赵及月深吸一口气,似在努力积攒心底的勇气,徐徐而言:“当年…… 臣绝非如外界流言蜚语所传那般,因忌惮薛氏一族的赫赫权势而拒绝与公主的婚约,此中另有隐情。当年臣其实……满心满念皆盼能与公主缔结秦晋之好,共赴白首之约。可公主亦知晓,我赵氏一族世代镇守南境,麾下掌控着十余万虎狼之师,威镇一方。相较而言,臣父对于薛氏权势的忌惮,实乃次之……父亲更为忧虑的乃是陛下妄图借你我结亲之机,巧立名目收回兵权,行那兔死狗烹之举。臣父身为人臣,难以公然推却皇恩,恐陛下心生猜忌、祸及赵氏满门,无奈之下才命臣出面拒婚.......以对公主无意为由,婉拒这门亲事。”

慕无双微微扬起下巴,眼中闪过一丝动摇,但仍倔强地将头偏向一侧,道:“即便如此,这些年你只字片语皆无,教本宫如何信你?莫不是此刻又寻了些托辞来哄骗本宫?”

赵及月面露痛苦之色,急跨两步上前,双手抬起又缓缓放下,似是想解释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忙道:“当年臣年少懵懂,凡事皆听从家中安排。父亲深恐公主年少气盛,若知晓真相,在陛下面前有所失态,致使局面一发不可收拾,故而严令禁止臣向公主吐露实情。若公主不信,可召臣父前来,亲耳听他一言,再做定夺。臣绝不敢有半句虚言欺瞒公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慕无双冷若寒霜的面容泛起丝丝缕缕变化,起初的漠然冷淡转而被若有所思所替代。

待她长叹一声,声线中隐隐透着几分怅惘:“虽说你亦是身不由己,但拒婚之举终究是你所为……如今岁月如流而逝,本宫此刻……当真迷茫无措,不知该以何种心绪来面对你。”

言罢,她轻轻抬起玉手,将一缕垂落的发丝轻轻捋至耳后。

赵及月听得此言,急忙趋步向前,神色恳切,“公主,臣今日前来,唯愿将当年真相如实告知公主,至于公主作何感想,全然取决于公主的心意。只要殿下肯宽宥臣昔日之过,臣愿倾付余生所有,殚精竭虑地弥补曾经的憾事与过错。”

慕无双微微低头,贝齿轻咬下唇,心间泛起层层涟漪,回忆汹涌袭来,清晰如昨。

此刻,眼中已不再是纯粹的冰冷,丝丝缕缕的犹豫与纠结悄然缠绕其中。

次日。

端王慕无铮以平世族不遵军律为名,毅然决然地再度整军挥师南下。

此讯须臾间便传入朝堂。

皇帝闻得此报,嘴角不禁泛起一抹轻蔑的哂笑,暗自思忖道:“这端王…… 哼,说到底,还不是惧怕赵氏回朝后会凌驾于他之上,抢了他的风头,夺了他的权势,如今这般行事,当真是可笑至极。只不过也未免太过狂妄自大,仅凭区区五千人马,竟妄图阻拦赵老将军那五万虎狼之师,此等行径,岂不正如螳臂当车,自不量力?料他绝无此等胆量真付诸行动,充其量不过是做做样子,虚张声势罢了。”

傅云起心思缜密,为能有个堂皇之名与慕无铮一同南下,遂主动请缨,愿于南下队伍之中充当监军之职,佯装成皇帝在军中的耳目。

如此一来,既可得皇帝应允,又能名正言顺地伴慕无铮左右,慕无铮与傅云起整军待发,毫无惧色,只待南下与那五万大军一较高下。

铁骑在扬起的滚滚黄尘中一路南下,待行至新酆城外,恰将那赵老将军回朝的五万大军去路截断。

新酆城城墙高耸,在日光下投下厚重阴影,城外旷野无垠。

此时,剑拔弩张之气氤氲四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