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我那九泉之下的生母

庆功盛筵间,珍馐佳肴罗列满席,华烛熠熠,照彻如昼。

众人杯盏交错,笑语欢声与谄媚谀辞相杂,于雕梁画栋间萦绕不绝。

慕无铮身如修竹,着一袭绣金玄色锦袍,腰束墨玉腰带靠坐席间。

唇角勉强噙着一抹浅笑,笑意却不达眼底,不过应付周遭。

心不知不觉逸出躯壳,飘游九霄之外。

那些推杯换盏、阿谀奉承于他而言,不过是浮光掠影,丝毫无法为之触动。

慕无铮此番平叛虽胜,但其中经历险难无数,回朝之后亦不得片刻安宁,满心皆是权谋布局与深谋远算,他身心俱疲。

而在这疲惫的罅隙之中,无尽的思念与牵挂如疯长的蔓藤般肆意蔓延,根源之处,正是那远在天涯海角的慕无离。

初次大胜归来,却独独缺了那心中最为渴盼之人相伴同欢,慕无铮顿觉此胜景失了颜色,颇为索然寡味。

宴罢曲终,众人皆以为慕无铮会如常回端王府,他却背道而驰,孤身只影,悄然朝着太子府的方向潜行而去。

几个纵跃起落,便到了太子府那高耸院墙外。

略一提气,足尖轻点地面,整个人腾空而起,翩然翻越过高墙,悄无声息地落入府内庭院之中。

太子府的值守护卫们瞥见慕无铮这般前来,相互交换了一个眼神,皆从彼此眼中瞧出了见怪不怪的神色。

端王时常出没太子府,他们早已司空见惯,不以为奇。

一袭青衫的青松早已在庭院中伫立迎候,见慕无铮现身,面露一抹欣然笑意。

他疾步趋前,先是毕恭毕敬地向慕无铮躬身行礼,而后扬声道:“端王殿下,此次平叛幸得殿下安然归来,太子殿下亦是闻得殿下诸事顺遂,方才安心出征。”

言罢,又微微躬身。

慕无铮急忙扶他起身,心急似燎,声亦微颤:“他走之前,有没有说什么?”

青松道:“太子殿下留了封信给您。”

慕无铮静静伫立原地,双眸中期待与焦灼交织,待青松将信递到他的手中时,他心跳如鼓,声声急促,几乎要震破胸膛。

他缓缓伸出微微颤抖的手,轻轻拈起那信笺,内容言简意赅,是慕无离一贯的文风,但字字皆重逾千钧:

“静候吾归,必完璧归赵,盛世相呈,昭明天下。”

目光紧紧凝住那一行墨迹,似欲镌于心底。

思绪纷至沓来。

离别时,慕无离站在城墙上的身影映入脑海,他一袭白衣,细雨蒙蒙,缥缈若仙。

慕无铮僵立原地,久久难以回神。

他知道。

他都知道了。

二十年前的宫变,自己的身世,还有欲重夺江山的图谋.......

怪不得他这般急切出征……原来是想快些收复失地,还自己一副完整的永昼舆图啊!

直到一声呼唤,把他从遐思中拉回现实。

“端王殿下?晋琏将军前来寻访殿下,说去了端王府没看到殿下踪影,故而来了太子府。”

慕无铮微微颔首,“带本王前去见他。”

言罢,他转身随侍从走去,手中信函仍被他紧紧攥在掌心,似攥着世间最为珍贵之物。

庭院之中,晋琏身姿挺秀,萧萧肃肃,戎装在身更为英气逼人。

慕无铮微微抬眸,注视着晋琏,轻声问道:“将军这是...... 要去北境了?”

晋琏神色坚定,缓缓道:“殿下,太子殿下已出征北境,阿珩亦随大军先行而去,他们如今皆在烽火之地,臣岂敢闲坐京中,且太子殿下心怀壮志,欲夺回那失去的二十城,臣早早立誓追随其后,尽绵薄之力。”

言罢,他下意识地握紧腰间剑柄,那剑柄上的纹路似都要被他的掌心焐热。

慕无铮微微点头,目光中透着一丝复杂,“本王知晓将军与他二人情谊深厚,只是北境战事凶险万分,此去必定荆棘满途,困难重重,晋将军一切务必当心...... 代本王给太子殿下带句话,本王……别无他求,唯愿他诸事顺遂,安然无虞。”

晋琏嘴角勾起一抹不羁的笑,“殿下不必担忧,太子殿下久经沙场,定能旗开得胜,收复失地。”

他抬头望向远方,目光似穿越千山万水,看到了那北境的漫天黄沙与飘扬战旗。

慕无铮沉默片刻,又重重提醒晋琏:“本王恳请晋将军…… 无论发生何事,定要护他周全,莫使他……身陷险境。”

语气隐约带着乞求。

晋琏赶忙单膝跪地,“臣,定不负殿下所托。”

说罢,他起身,再次抱拳行礼,转身欲走。

慕无铮望着他的背影,再次高声道:“晋将军,若遇困厄,尔等定要保全自身。”

晋琏脚步微微一顿,回首高声应道:“殿下放心,末将铭记于心。”

言罢,他大步流星向府外走去,背影渐渐消失在慕无铮的视线之中,只留下慕无铮独自站在庭院,手中紧握着慕无离的信函,久久伫立。

次日。

京城因一道自北疆传来的加急军报再次惊起千层浪。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