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

灾厄降临 黑十三郎 7963 字 5天前

在此次作战中,武田军采用啄木鸟战术,将军队分为两队,一大部偷袭妻女山的上杉军本阵,八千军队在八幡原布阵准备给上杉来个包饺子。结果,看穿武田信玄计谋的上杉谦信提前下山攻打只有八千人的武田本阵,几乎要了武田信玄的脑袋。亏得这八千人拼了老命扛到援军出现,这才转败为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作战的时间是早上七点半打到下午,中间双方都没有时间吃午饭。兵力占军队劣势的八千武田军一直没有被占绝对优势的上杉军击溃。分析其原因,除了平时的训练和武田信玄的统帅有方,还有一点不大为人注意的就是,虽然都是百战之师,武田军在体力上没准要优于上杉军,所以即使没吃午饭也还能坚持。

这秘密就在于,武田信玄平时在部队里大力推广食用易于消化的刀削面,常年吃面食。

其实当时的日本还没有真正意义的面条,那东西要到明代大儒朱舜水在大明亡国东渡后带到日本来。当时所吃的,其实是据说从唐代传来日本的刀削面,时称馎饦面,也有说是乌冬面的。这东西也很方便,作战休息时,战士们只要抽出刀来,把面团一块块削到锅里煮熟了,拌着咸菜就能吃。

说起咸菜,据说也是武田信玄大力推广的。当时主要的咸菜品种有萝卜和野菜腌制的。咸菜很咸,切一小块就能下饭,且携带方便、不易变质,还可以保证士兵能够摄取到维生素,实在是行军打仗杀人掠地必备。

长期吃刀削面加上咸菜,使武田军的体力要大大优于只吃米饭的上杉军,这样一天作战下来,饿着肚子的上杉军体力早就不支,估计还有因为低血糖晕倒减员的。人数上不占优势的武田军却可以凭着早上吃的那碗面坚持下来。

好吧,其实这只是说个笑话,不过武田信玄在军队里大大推广刀削面和咸菜,也许真的是这个目的也说不定。现在武田信玄老巢的山梨县,刀削面到现在还是本地名吃,有的大饭馆门口还会立块牌子,写着“这就是武田信玄力量的缘起啊!”

其实,上杉军也有自己的特色携带军粮,被称为“日之丸便当”。

制作这种日之丸便当很简单,用一种可以装二合五勺(约三百五十公克)名为“面桶”的容器,装上白米饭中间插上一颗小小的梅子,再整个放进“腰便”里,就是一客便当。虽然那时候还不管这种军粮叫做便当,但这大概就是最早的便当的由来了。

此外,武田军还以味噌作为军粮的配菜。武田军食用的是以大豆、曲、盐、大豆煮汤发酵做成的“野战味噌”,又称“白味噌”。“野战味噌”据说不但配饭好吃,而且还能解除疲劳和治疗胃病。武田的军的“野战味噌”吃了尤其生力气,这大约也是武田军在体力上胜过上杉军的原因之一。

另外一位将味噌作为军粮使用的人是伊达政宗,他所使用的是“仙台味噌”,这种味噌最厉害的地方在于保鲜期长。后来侵略朝鲜时,几乎所有武将所带的味噌都坏掉了,只有伊达军的“仙台味噌”味道还很新鲜。“仙台味噌”在江户时代成为了伊达家的传统军用味噌,每年要从仙台藩用船运到江户。但是,驻在江户的仙台藩藩士有三千人之多,运输实在是费时费力,后来大家一商量,干脆江户就地取材,于大井的别府里自己做“仙台味噌”。伊达的府邸里成天泛出味噌的味道,于是江户人便称在江户的伊达府邸为“味噌宅邸”。

此外,一生好吃的的伊达政宗还大力开发了多种兵粮,像冻豆腐、纳豆之类也都纳入军粮之列,给伊达家当兵真是不错,吃军粮都能换着口味的吃。

日本山穷水恶,打仗的时候光吃大米和刀削面肯定消化很快。所以,虽然理论上日本是佛国,不可以杀生吃畜生肉,但为了保证武士们作战的体力,一般大将也不会特别制止手下去打野味改善伙食打牙祭。茶泡饭也是很方便的战场食品,只要用热茶一冲,就可以吃到热乎米饭。

不过,这些都不是主流战场食品,肉类更不是平时能吃的到的美味。全日本上百万在战场上搏功名的武士与士兵,他们最重要的食物依旧是——饭团。

茶泡饭真好吃

泡饭最初的起源已经不可考,但中国至少在南北朝时南方就已经非常流行吃茶泡饭。

中国的茶泡饭起源于江南渔家,最初可能只是渔民们在船上不方便生火做饭,于是有时图省事就煮点热茶倒在隔夜剩的冷饭里,这样也算吃上热饭。在当时的中国,即使是普通渔家,也有喝茶的习惯,加上江南水乡多以船为家,家里所有什物都在船上,不大占地的小茶炉放在船舱里都可以烧水煮茶,茶泡饭自然就成了很方便的一种食物。

后来,茶泡饭逐渐两极化发展,一些读书人在读书无暇吃饭的情况下,也习惯于用热茶泡饭吃,甚至成了习惯,有的人还会讲究用什么茶去泡饭更好吃。至于渔家倒是随着时代发展素质降低逐渐失去喝茶的习惯,茶泡饭堕落成了开水泡饭,不过由于古代南方一些地方管白水也叫茶,所以白水泡饭也还是顶着茶泡饭的名字。至今,南京、上海一些地方,茶泡饭还是人们很喜欢的食物之一。

与茶泡饭渊源最深的人就是秦淮八艳之一的董小宛。

董小宛擅长烹调,做的一手好菜,烹调手艺号称秦淮第一。秦淮八艳各有各的特长,董小宛的特长就在锅勺碰撞之间,也许她之所以能被时人青睐,就是因为抓住了男人的胃。不是有那句话吗?要想抓住一个男人,就要先抓住他的胃。

小主,

江南菜系清淡,不像北方菜大油大肉,一两片藕撒点佐料就能是一道菜。但是,董小宛虽然擅长做菜,自己却不好吃(不好吃的厨子,真不知道是怎么爱上厨子这勤行的),而且即使是清淡的江南菜在她来讲也常嫌油腻。她平时最喜欢的食物,就是用上好茶叶泡的温茶一壶,淘一小盅精米白饭,香喷喷的却又清致香雅。

后来一代名厨据说因被多尔衮企图霸占而命殒,江南人感念董小宛的美貌和气节,又可惜她一身的勤行手艺,吃着茶泡饭便有流泪的,号称是吃着茶泡饭的清雅就想起了董小宛。其实他们这就是自欺欺人,董小宛还发明了时称“董肉”的过油肉呢,怎么就没人吃过油肉吃的满嘴流油的时候想起董小宛来呢?

也许正是有董小宛这样的美女爱吃,茶泡饭在一些文人看来才成了雅食。

日本的茶叶是被誉为“日本陆羽”的高僧荣西禅师1191年从南宋回带去的。他在带回《茶经》和茶种的同时,想必也把江南的泡饭习俗带回了日本。

日本茶道形成的很晚,但喝茶的历史却不短。不过,日本人喝茶远没中国人那么普及,茶属于贵族和武士享用的奢侈品,一般百姓并不能轻易喝到。

日本人一贯以吃的清淡着称,这茶泡饭传到日本,自然是极合日本人的口味。加上这茶泡饭也实在是很方便的食品,无论在床上鞍上甚至厕上,端起晚晚泡点茶水就能吃。苦涩的抹茶茶汁泡透米饭,吃到嘴里舌根却又能在苦涩里感受到一丝甘甜,再加上那淡淡的茶香,碗里的冷饭顿时变得甘甜美味。对于经常在外征战的武士来讲,征战一日后骑在马上吃那么一小碗茶泡饭,着实是件很惬意的事。

即使在正式宴会上,茶泡饭也是正规菜品,而非于老家中国时是上不了台面的方便食品。

战国霸主织田信长年轻时和有“美浓蝮蛇”之称的岳父,老奸巨猾的斋藤道三在正德寺见面。信长先是以奇怪的装饰让岳父觉得自己就是个大傻瓜,到了正德寺又突然换上正式礼服,彬彬有礼的来了个形象大变身。当时作为宴会主人的斋藤道三大吃一惊,两人默默对视谁都没有说出话来,过了半晌,道三宣布上菜。

2009年中国两会提倡节俭,代表们的伙食标准的四菜一汤,可几百年前这次日本战国两大国主的宴会,却只有三菜一汤,而且除了一小条鱼外,再也没有一样荤菜。至于这次的主食,就是茶泡饭。

两人吃饭时都是端起碗,用筷子稀里糊噜连茶水带米饭扒到嘴里,一边吃还一边仔细观察着对方。算起来这次宴会也是决定后来战国未来的一次宴会了,可谁又能想到,天下的命运就是在两碗茶泡饭被吃完后决定的。

后来最终结束战国乱世,建立天下霸主的德川家康也是茶泡饭的忠实拥趸。军务繁忙之余,他经常就是靠一碗茶泡饭、两块萝卜干咸菜解决肚子问题。虽然日本的所谓大餐标准其实和现在公司食堂的员工餐差不太多,但作为天下人只吃靠茶泡饭果腹,连可怜的三菜一汤的标准餐都吃不上,可就也太可怜了些。

当然,茶泡饭也并非完全只是权宜食品,在后来经过一代代好吃武士艰苦不懈的钻研下,逐渐也变得奢侈起来。他们将鲑鱼子、鳕鱼子、海苔、酸梅之类东西一股脑的倒进茶泡饭里,使这种本来是为方便而出现的食物变成复杂的料理。

言而总之,直到江户时代物质极大丰富前,本该是穷人食品的茶泡饭都算不上大众食品,而且几乎就是一小撮人的特权。毕竟一般穷人吃不起白米饭,也喝不起茶。

有时也要吃点肉

在美国人詹姆士·克拉维尔写的小说《幕府将军》里,英国领航员被大将军寅永封为武士,得到一处大房子和许多佣人。但是,他一点也不高兴,在这个没有人吃肉的国家里,他虽然成了人上人却不能像在祖国作为一名普通老百姓那样随意的吃肉。

他的海员们被安置在贱民区,这里是整个日本仅有的非吃肉禁区,大家在这里喝酒吃肉根本没人管,这让他非常羡慕。后来在会见想将他除之而后快的葡萄牙人时,他几乎没有注意听葡萄牙传教士说的那些威胁的话语,两只眼睛直勾勾的一直盯着餐桌上那只油汪汪的烤鸡直咽口水。

如果不能吃肉,纵然寅永将大将军的位置也让给他又有何益?

看出他嘴里淡出鸟来的大将军寅永非常善解人意的带着他去打猎,打下几只鸟和兔子都让他自己带回去打牙祭。

看着肥肥的山鸡和兔子,领航员馋的唾液横流,回到家里就操起自己大厨的菜刀去切肉,然后下锅烹调。大厨在旁边看的脸色发白,那是他最珍爱的一把菜刀,从来都是用来切鱼的,现在却被主人拿来切污秽的肉,如此一来,这把刀就算是废了。如果不是女管家百般安慰,估计他就真的要伤心的辞工走人。

做出一大盆香喷喷的炖肉,领航员吃的满嘴是油,他已经好久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食物了,每日清淡的鱼和小菜让他想死。吃饱喝足了,他开心的将剩下两只山鸡挂在屋檐下,命令谁都不许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后来,他因公出差好久才回来,女管家平静的告诉他,老园丁因为违抗主人的命令扔掉山鸡已经切腹自杀了。原来在领航员出差的这段时间,挂在屋檐下的山鸡已经腐烂变质,臭气直灌到房间里。可是,由于主人临走时下了命令谁都不许扔,所以没有人敢扔掉,最后大家开会决定,由上了岁数的老园丁扔掉,然后他再荣耀的切腹谢罪。

领航员被活活吓到,他没想到为了吃这两口肉居然会出人命,于是他再也没敢吃肉。

这个故事固然有点夸张,毕竟美国人看东方总是一知半解,但是这个故事倒也深刻反映出了日本不吃肉的现状。

其实,上古时代的日本是吃肉的,而且连大和时代大王的草垛子王宫前也会有又肥又脏的猪跑来跑去,甚至猪还一度成为了财富的标志。可是有一天,有个叫圣德太子的倒霉家伙从中国引入了大陆文化,捎带着还带来佛教,后来另一个倒霉天皇孝德天皇搞大化革新,索性将佛教定为国教。到了八世纪,日本对佛教的尊崇到了变态地步,天武天皇发下“禁肉令”,宣称根据佛法,吃什么变什么,吃肉要堕入畜生道,所以为了全国人民的好,大家都不许吃四条腿动物的肉。后来又因为神道教的盛行,认为吃尸体的污秽行为,吃肉行为就基本上完全禁止。

至于鱼和鸟,属于水生类和羽类,这两种基本上是可以吃的,只不过日本人一般也不大会吃两条腿的鸟肉罢了。

从此后1200年,日本就变成了一个不吃肉国度,与日本天皇家族同样从海外渡来、几乎与日本天皇谱系出现时代相当的家猪终于没能和天皇一样万世一系下去,逐渐的就在日本绝迹了。

整个日本唯一可以吃肉的是社会最底层的贱民,他们主要从事屠宰和制革业,杀了牛,皮革归武士老爷去制甲做鞍具,肮脏的牛肉武士是不吃的,于是就便宜这些贱民享用。

虽然因此日本人的人均寿命因为多吃蔬菜海产延长了,但这肯定不是当年朝廷有先见之明。

到了战国时代,国家的约束力变得很低,加上粮食不足,打仗更是需要充沛体力,贪嘴的武士们食指大动,开始染指传统美食禁区的肉类食品。

战场上最好的肉食就是野猪肉。

在缺少猛兽的日本,熊和野猪就是最凶猛的大动物了。传说中的老虎狮子毕竟是抽象的东西,野猪和熊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猛兽,而野猪又比熊常见,所以野猪就往往成为了猛兽的代名词,所以猪突猛进能和狮子奋迅并列成为形容勇猛的词汇。

在日语中,猪专指野猪,豚才指家猪。“打猪去”在日本就等同于中国的“打虎去”,如果哪天听说日本古代有个打猪英雄长尾辉熊之类的家伙不要觉得奇怪,在日本人看来,这就和中国的打虎英雄武二郎没多大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