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权力稀释大法

可还没等他喘口气,更让他窒息的一幕又发生了。

有句俗话说的好,可怜红颜总薄命,最是无情帝王家。

亲情这种东西,其实在皇室之中跟一泡粑粑没啥区别,从古至今也没有几个皇帝特别看重这玩意。

但我们的海山同志偏偏不按常理出牌,在登基之后对答己和爱育黎拔力八达二人不仅大加赏赐,而且还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立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确切来说是皇太弟),并且和他约定,兄终弟及,叔侄相传(即海山死后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爱育黎拔力八达死后再把皇位传给海山的儿子,海山的儿子死了之后再传给爱育黎拔力八达的后人)

不仅如此,他还尊母亲答己为皇太后,并为她建造了一座宫殿,名为兴圣宫,同时允许她随时下发懿旨,效力等同于圣旨。

除此之外,海山又下旨让爱育黎拔力八达搬到了东宫之中,还根据忽必烈制定的“皇太子官属,省、台参用”的制度,允许爱育黎拔力八达在朝中各司都安置一名亲信,作为他自己未来继承皇位的班底。

很多人可能对海山的这个举动不太能理解,但是仔细剖析之后,你会发现,在他这番举动的背后,其实也是无奈之举。

要知道,这次政变完全是爱育黎拔力八达和答己母子二人做成的,自己在这件事中间并没有发挥什么作用,但却最终依靠武力威慑登上了皇位,所以朝中很多大臣认为他仗势欺人,这对于他的统治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为这些大臣虽然不敢明面上说什么,但如果自己在颁布了政令之后他们推三阻四,那自己肯定也不好受,这也是之前他为什么要对这些人大赏特赏的原因。

不过即便如此,海山依然没能收拢全部朝臣的心,毕竟当时跟随爱育黎拔力八达一起攻入皇宫的勋贵大臣们也不在少数,爱育黎拔力八达没能上位,他们也没能混上从龙之功,这其中的损失远远不是一些物质补偿能够弥补的,再加上政变成功之后,答己这个不安分的女人为了能够扶持爱育黎拔力八达登基,在朝中没少进行游说,同样拉拢了一部分朝臣,所以海山也不得不做出一些政治退让,兄终弟及也因此应运而生。

但这样的旨意一颁布出来,就造成了一个后果,那就是政令的执行变得极度混乱。

皇宫、东宫、兴圣宫谁都能对朝政指手画脚,圣旨、令旨和懿旨往往互相冲突,下面的大臣们根本不知道该听谁的。

海山自然也清楚这样做的后果,所以他十分“精明”地想出了一条妙计,我称之为权力稀释大法。

何谓权力稀释大法?

打个比方,一杯水中混入一滴毒药,那么这就是一杯有毒的水,但如果这滴毒药落入了大海里面,海水会变得有毒吗?显然不会!因为海水太多了,毒药自然而然地就被稀释了。

在海山眼里,爱育黎拔力八达在每个部门安置的那一个人就是那滴毒药,而他要做的就是扩大海水的体量,用以防止东宫做大。

但这样就又衍生出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上哪找那么多官员充斥到各部门里?毕竟以前的朝堂各部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现在突然多了无数的坑,萝卜自然就不够用了。

不过海山既然制定了这个计划,自然也有应对的办法,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想当官的人还不有的是?

于是他大笔一挥,任命了一大堆臭鱼烂虾进入朝堂,之前负责优伶之事的沙的、火失海牙等官员被授予平章政事;西域番僧教瓦班则担任了翰林承旨;最牛逼的是一个叫李邦宁的人,此人本是南宋的小黄门,宋亡之后便被送往大都继续当宦官,因为比较机灵所以一直受到历任皇帝的欣赏,内宫之中的大小事务也尽皆归他掌管,由于海山登基之后身边一直没有趁手的人替他打理宫中,所以便也将其收为己用,并视之为肱骨,趁着这次机会,海山竟然将他任命为浙江行省平章政事、昭文馆大学士、太医院使。

据不完全统计,海山仅即位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就下旨任命了八百八十多名官员,而其中作为最高级别官员的中书省宰辅增加到十几人,御史大夫增加为四人,枢密院署事者更是多达三十多人。

如果我只简单地说朝政混乱,大家可能没有什么印象,在这里我举一个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