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他的所作所为也引来了中书右丞相哈剌哈孙的赏识,如果抛开血缘关系不论,非要挑选一个继承人的话,哈剌哈孙一定会推荐海山。
不过铁穆尔对于这个立下了大功的亲侄子也十分慷慨,不但将整个漠北的防务和军队都交给了他,并在大德八年(1304年)十月下旨,封海山为怀宁王,赐金印,置王傅府,同时将瑞州划给他当封地,食邑六万五千户。
说句实在话,如果你是一个蒙古人,那么生在铁穆尔的这个时代你将是最幸福的,因为铁穆尔对于自己的族人是真的好。
纵观历朝历代,每一任皇帝都将藩王视为大敌,恨不得将他们的封地一削再削,爵位一降再降,因为他们很清楚,只有最亲近你的人,才是最能掌握你软肋的人。
如果这个人再拥有着能够随时戳你软肋的力量,那么结果将是灾难性的。
但铁穆尔却反其道而行之,宁可自己债台高筑,折腾的国内民不聊生,也要费尽心思将族人养肥,给他们钱,给他们地,给他们军队,给他们百姓,恨不得连自己的裤衩都掏给他们。
不过也正是因为有了铁穆尔如此丰厚的封赏,海山才能成为第二号种子选手,毕竟此刻的他有军功傍身(平定西北),朝中有着自己的政治势力(月赤察儿和哈剌哈孙等人),手中握有大批的军队(驻守的蒙古军),还有着独立的经济来源(自己的封地)。
相比于一号种子选手阿难答,二号种子选手海山除了在后宫中没有帮手之外,其余的方面跟他也算是不相上下。
如果说跟他们二人相比较的话,三号种子选手无疑是最弱小的一个。
其实严格来说,二号种子选手和三号种子选手应该算是一个政治集团里的成员,因为三号种子选手就是海山的亲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
跟阿难答和海山相比,爱育黎拔力八达年龄较小,政治经验也不如他们丰富,在朝中也毫无根基,军队和封地更是一个都没有,可他为什么偏偏却能成为三号种子选手呢?
答案来自于他身边的一个人。
这个人叫做李孟,是一个汉人。
据记载,此人自幼聪明,博闻强记,贯通经史,极善文章,但却偏偏生不逢时。由于此时科举尚未恢复,所以读书人想要做官,除了被人推荐之外就只有由吏入仕这一条路可选。
在古代,官和吏的区分是极其严格的,官是由朝廷下旨册封的,是有品级划分的,属于是国家干部,是上等人;而吏虽然也在衙门里上班,但却是服务官员的协从,没有品级,说白了依旧只是个普通老百姓,没有编制,也不是铁饭碗,是官僚系统中最下等的职位。
所以,在很多读书人的眼里,宁可在家耕地,也不愿意去当一个刀笔小吏,因为吏基本上都是屡试不中,仕途断绝的读书人才去当,一旦成为了吏,也就基本失去成为人上人的机会,不过如果好好干的话,也有一定的可能成为官,但是几率极低。
举个简单的例子,《水浒传》中的宋江,即便“忠孝黑三郎”之名享誉四海,但在大宋各级官员的眼中也不过只是一个区区的刀笔小吏罢了,即便后来征讨方腊得胜回来之后被封为了五品官员,依旧只是一个低级出身,与正儿八经通过科举考试当官的其余人相比,他的仕途也就止步于此了。
李孟也不例外,在他看来,自己满腹经纶,胸有韬略,但若是要从一个小吏步入仕途,无异于是自绝前路的行为,于是干脆不去当官了,反而在家搞起了第三产业——开学校。
由于大家都知道他的学问很高,于是在他的学校开课之后,就有大批的学子前来拜学,既丰富了他的钱包,也让他的名气更加响亮,诸如商挺、魏初这一类的大儒也前来拜访,与他进行了学术上的交流。
名气大了,机会自然就多了。
在阿合马被杀之后,太子真金开始正式参与朝政,于是开始大肆推行汉法,征召各地的汉人儒士为官,其中也包括了他。面对着这样的机会,李孟自然欣喜若狂,他寒窗苦读数十年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当官么?
于是在收到了真金发来的征召令后,李孟也不办学了,简单收拾了一下自己的行李便兴致勃勃地朝着大都的方向赶了过去。
可人算不如天算,就在他刚刚抵达大都之时,真金死了。
这下李孟彻底懵了,自己乐颠颠的来投奔你来了,可我刚到你就挂了,这不是玩人呢么?好歹把路费给报销了再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