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状元

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今的南宋帝国已经犹如一艘四面漏水的破船,虽然船上有着许多优秀的水手和船工,但却没有了补船的材料。

在这种情况之下,议和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所以在陈宜中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大部分人都选择了同意。

但也有反对的声音存在,以张世杰、文天祥为首的主战派官员坚决不同意议和,并请求谢道清携带皇室成员退往海上,由二人坚守临安,与元军决一死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这两种完全相悖的主张当中,谢道清也很纠结,她既不想让赵宋王朝毁于自己手中,却又担心死战到底会为赵氏皇族招来灭顶之灾,所以她在和与战、家与国之间一直无法做出最后的抉择。

其实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来看,谢道清的担忧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早在三国赤壁之战开始前,鲁肃就曾劝说过有同样担忧的孙权:“臣子主张投降,是因为如果投降他们没有性命之忧,甚至还可以继续当官,但君王如果投降了,会是什么下场呢?”

但很可惜的是,谢道清并不是孙权,陈宜中也不是鲁肃。

看着她如此纠结,陈宜中又想出了一条妙计,他带着满朝文武集体上疏,请求迁都来避敌锋芒,但谢道清却立即否定了这个提议,理由是都城乃国之根本,不可随意迁徙,于是陈宜中便痛哭着再次请求,一边哭还一边讲述着迁都的好处。

看着跪在下面痛哭流涕的陈宜中,谢道清的内心也动摇了,于是便问道:“爱卿认为何时迁都合适呢?”

听完这话,陈宜中也不哭了,赶紧开口答道:“越快越好。”

既然如此,谢道清也不再坚持,当场同意了他的请求,并在散朝之后立即命人将皇宫内的金银细软立即装车,后宫诸妃也各自准备车马;除此之外,她还派人给即将随行的朝中大臣送去了路费银两,而后便静静地在宫中等候陈宜中前来与其会合,一同出发。

但令她没想到的是,直到夕阳西下,谢道清也没等到陈宜中的身影,自觉上当受骗的谢道清无比愤怒,将配戴的发簪和玉石耳环都摘了下来丢在地上,怒吼道:“本宫起初就不想迁都,是这些大臣们屡次请求我才同意的,现在我准备好了,他们却不来,这不是欺骗我么?”

而后,她便下令关闭皇宫,不允许任何人进出,陈宜中此时还不知道谢道清的所作所为,待他终于收拾好了东西,准备进宫面圣的时候,却发现进不去了。

待第二天天明后,群臣终于再次面见谢道清,却被愤怒的她狠狠讽刺了一顿,于是无人敢再提迁都之事。

至元十三年(1276年)正月,元军逼近临安,随时都有可能发起攻城,临安城内顿时人心惶惶。

在这种情况之下,奇葩的一幕发生了,以左丞相留梦炎、右丞相章鉴等重臣为首的南宋官员,竟然纷纷弃官出逃。

待第二日上朝之时,谢道清看着堂下稀稀落落的几名大臣彻底慌了,于是便匆匆忙忙地同意了议和的请求。

但另一个问题又来了,议和是要派出使团的,而元军的统帅是他们的中书右丞相伯颜,按照规矩,使团的正使起码也得是丞相级别的朝中大员,但现今的宋廷,除了陈宜中外,所有的丞相都跑了,而陈宜中被谢道清视为辅国之肱骨,自然不可能派他出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