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兴建大都与八斯巴文字的诞生

首都,在作为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的同时,往往也是一个国家的经济中心。

所以对于都城的营建与选择,在历朝历代都是一件大事。

但作为一个草原上崛起的强大帝国,因为其民族特性的不同,在成吉思汗建国之时其实是没有首都的,如果硬要强制选择一个首都的话,那么斡难河老营可以勉强算是。

直到1235年,在蒙古帝国建立29年之后,窝阔台才下令将哈剌和林确定为蒙古帝国的首都。

其实作为一个受汉法影响比较深的帝王,忽必烈早在担任亲王的时候就在开平开创了自己的府衙,也就是金莲川幕府,再加上后来常年经略汉地的经验,使得忽必烈深刻意识到,一个国家如果想要强盛,拥有一个固定的首都是必不可少的。

随着忽必烈即位之后,政治及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和林的地理位置过于深入漠北,对于治理广袤而又富饶的汉地则显得有些鞭长莫及,所以忽必烈便衍生出了想要重新建都的想法。

公元1263年,忽必烈将开平升为上都,取代和林成为大元帝国新都城,同时将其作为驻夏的纳钵(行营的意思)。

公元1264年八月,忽必烈又下诏将燕京恢复金朝时中都之名,并将其定为陪都,学习中原王朝开始施行两京制度。

但实际上,忽必烈自从开平即位之后,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中都度过的,不过由于成吉思汗当年攻陷中都时将其内的宫殿大部分焚毁或者拆除,并且破坏了城内的供水系统,导致整座城市连日常所需的用水都时常出现不足的情况,忽必烈便居住在中都城外的金代离宫(皇帝在都城之外的宫殿,最着名的譬如承德避暑山庄)——大宁宫内。

但忽必烈心知,中都燕京的位置其实要远胜于上都开平,当初施行两京制目的就是为了将政治中心平稳过渡至中都,再加上自己常年居住在离宫内终究多有不便,故此忽必烈对于修建新都的想法便越来越强烈。

但修建一座城市与盖一间房屋不同,无论是设计、规划,还是选址、风水,方方面面都有很多的讲究,尤其是蒙古旧俗忌讳极多,他们认为在废弃的古城遗址上修建新的宫殿是非常不详的一件事,在蒙语中将这种被废弃的古城遗址称之为“马兀八里”,马兀是坏或者恶的意思,八里是突厥语,意思为城;马兀八里,就是罪恶之城。

不仅如此,修建一座城市可不是一件轻松的活,里里外外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操心,忽必烈作为一国之主,自然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和时间来操心这些事,于是他便将这件事委托给了他身边最信任的人——‘聪书记’刘秉忠。

之选择刘秉忠,忽必烈也不是脑袋一热,胡乱指派的,他也是经过了仔细地思考才将这个重担交给他的。

一是因为在忽必烈以亲王之身总领漠南汉地军事的时候,他所开府的开平城就是由刘秉忠负责修建的,算是有营造城市的经验。

第二是因为刘秉忠此人忠心且能干,不仅追随了自己数十年之久,而且还为自己推荐了无数的人才,在朝中很有威望,让他主持大局,几乎没有人不服,也省去了营造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繁缛之事。

第三则因为刘秉忠是个和尚,而且是个精通儒、释、道等多种学派的和尚,可以融合诸派的风水理论,来为大元的都城选择一块隆运昌盛的宝地。

而刘秉忠在接受这个任务后,也是兢兢业业地开始了自己的工作,他先是将中都城周围的所有山川河流尽皆丈量了一遍,并且仔细考察了辽、金两代旧都,最终决定在原金中都的东北方建设一座规模宏大的新都城——元中都。

在向忽必烈详细汇报了选址的情况,给他砍了新中都的规划图之后,忽必烈十分满意,于1266年十二月,正式任命刘秉忠为总负责人,色目人也黑迭儿为总设计师,郭守敬担任都水监,负责修治中都至通州的运河,满足新都城的用水之需,安肃公张柔、工部尚书段天佑主管工程建设,开始正式修建两都,其中中都为新建,上都为扩建,主要工作重点为中都。

至元四年初(1267年),筑城工作正式开始,由于有着忽必烈的大力支持,在修建过程中十分顺利,工程进度神速,至四月时,新宫城(皇城城墙称之为宫城)已经初具端倪,到了第二年的十月,宫城主体便修建完毕。

至元七年,因为当年闹饥荒,遣散了一部分的民夫回家种地抗灾,工程进展略微缓慢;但第二年又加快了进度,快到了什么地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