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想了一遍又一遍,贾似道还是没想到什么合适的办法,毕竟自己面对的是忽必烈这个当世最强的统帅,但突如其来的一个消息却让他十分振奋,甚至给了他与忽必烈一战的信心。
这个消息是,吕文德已经抵达鄂州。
在接到了蒙古大军从钓鱼城下撤退的消息后,吕文德便派出了大批的探马去打听情况,当发现蒙古大军确实撤了之后,便马不停蹄地率军东进,朝着鄂州城的方向火速驰援。
公元1259年九月,吕文德在鄂州城外围与蒙古大将拔都儿率领的蒙古骑兵遭遇,两军展开激战,吕文德趁夜突破蒙古军的防线,进入鄂州城中,他的到来使鄂州城内军民守城的决心变得更加坚定。
可就在吕文德入城之后,忽必烈便加强了对于鄂州城外围的封锁,而且攻城的频率更加频繁,这才导致过了一个多月,这个消息才传到贾似道的耳中。
在得到了这个消息后,贾似道是腰也不酸了,腿也不疼了,快马加鞭地带着手下的人马赶到了鄂州城的外围。
他们的到来,使得忽必烈更为焦急,因为据他的探子报告,南宋军方动作十分频繁,两淮的兵马集结于白鹭洲;江西的兵马集结于隆兴(今南昌);岭广之兵集结于长沙;闽越一带的水师也溯江而上,朝着鄂州的方向驶来。
这几路兵马所处的位置正好将忽必烈的大军包围在中央,若是他们阻断江、黄津渡,邀遮于大城关口,堵塞汉东的石门(今常德),再将郢州、复州周围的湖泊水系都控制住,那么忽必烈将陷入宋军的包围之中,无法及时回返。
前有难以攻破的坚城,后有被截断归途的风险,再加上蒙哥的死讯不断从各个贵胄派出的信使中传来,这使得忽必烈有了想退兵北还的想法,不过若是现在撤退,那么也就代表对于南宋的战争自己也是无功而返,这样的战绩并不利于他在日后继承汗位。
一时间,忽必烈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地步,恰巧在此时,他在北方的长妻察必派人传来消息,告诉他留守和林的阿里不哥有占据汗位的想法,并且已经派遣了亲信阿兰达儿前往漠南,脱里赤前往燕京,开始征召民兵,集结兵马,有想要与他刀兵相见的意图,请求他速速北归。
可忽必烈依然很纠结,他觉得攻打南宋比继承汗位更重要,他还想再拼一下,如果能攻克南宋,自己得到了长江以南大片的土地和百姓,有了他们的支持,到时候再回去争夺汗位也不迟。
但他的这个想法遭到了他手下的一致反对,11月17日,郝经面见忽必烈,上书《班师议》,他认为:“知进退存亡而能立于不败之地者,方为圣人。而今天下经历了长达三十多年的战乱,国库空虚,宗室诸王中窥伺汗位者甚多,如果此时被其中一人抢得先机登位,局势就很难说了。更何况现在阿里不哥已经占据了漠北草原,还派遣了脱里赤占据燕都,收缴图籍,号令诸道,这已经是相当于行使可汗的权力了;大王平时威望极高,而且手中握有重兵,若是阿里不哥宣称自己受了遗诏登基,昭告天下之后,必然会视您为眼中钉、肉中刺,您还能安然无恙地北归么?更何况如今塔察国王(塔察儿)与李行省(这里代之李全之子李璮,他娶了塔察儿的妹妹为妻)互为肱骨,从侧面威胁您;西域诸胡虏隔绝了您和旭烈兀大王的联系;病民诸奸(指北方的诸汉人军候)鼠首两端,互相观望;他们都是大王您登上汗位的威胁,随时等着在您陷入劣势之时给大王以致命一击。如今之计,大王应当与南宋议和,然后您率轻骑快速返回燕都,然后一面派人迎接先可汗的灵柩,趁机将玉玺拿到自己手里;另一面则派亲信之人安抚各道州府,知会各部军兵,让太子真金镇守燕京,则天下无忧矣!”
听完他的分析,忽必烈恍然大悟,这才明白自己陷入了误区之中,拿下南宋固然有了强大的后备力量,但名不正则言不顺,到时候自己即便实力再强大,但却没有了执掌这个实力的名分,也是白费劲,于是便准备开始撤退,并物色出使南宋的使臣。
但在撤退之前,忽必烈还是想再试一次,于是便听从了张柔的建议,命工匠开始赶造一批‘鹅车’,用做攻城之用。
鹅车,其实就是用木头搭起来的一个小屋,下面有几个轱辘可以供人推着跑,上面用硬木头搭建一个坡屋顶,再用铁皮包覆住,能抵挡箭矢和火攻,掩护士兵们抵达城池下面发起进攻。
不得不说,贾似道也不算一个庸才,毕竟奸臣只是心眼不好,并不是智商不够,在了解到忽必烈想用鹅车破城的想法之后,贾似道也展开了反制行动,他命令士兵们加班加点地在鄂州城内围建造了一排木栅栏。
办法虽然很简单,但是确实很有效,木栅栏的存在极大地限制了鹅车的行动,如果想通过这段木栅栏,躲藏在鹅车下面的士兵就必须钻出来拔除他们,可一旦脱离了鹅车的庇护,城墙上的弓箭和火炮就可以攻击到他们,鹅车的存在就形同虚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面对着一望无际的木栅栏,忽必烈长叹一口气,对于贾似道也十分佩服,开口感叹道:“吾安得如似道者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