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我最畏惧的一个环节——写总结。
我一直认为眼界决定了格局,以我的阅历和文化水平,是不够资格评价古代帝王的,所以我翻阅了许多史书,从中找出了一些对于蒙哥的评价,在这里转述给诸君。
明代宋濂在《元史》中是这么记载的:“帝刚明雄毅,沉断而寡言,不乐燕饮,不好侈靡,虽后妃不许之过制。初,太宗朝,群臣擅权,政出多门。至是,凡有诏旨,帝必亲起草,更易数四,然后行之。御群臣甚严,尝谕旨曰:“尔辈若得朕奖谕之言,即志气骄逸,志气骄逸,而灾祸有不随至者乎?尔辈其戒之。”性喜畋猎,自谓遵祖宗之法,不蹈袭他国所为。然酷信巫觋卜筮之术,凡行事必谨叩之,殆无虚日,终不自厌也。”
清代着名史学家邵远平在《元史类编》中的评价是:“天象知祥,众心戴主;遐辟西南,深入中土;未究厥勋,亦振乃武;友弟因心,终昌时绪。”
但所有的评价中,我认为最准确的还是元朝重臣郝经在1260年给忽必烈上书的《立政议》中所记:“先皇帝初践宝位,皆以为致治之主,不世出也。既而下令鸠括符玺,督察邮传,遣使四出,究核徭赋,以来民瘼,污吏滥官,黜责殆遍,其愿治之心亦切也。惜其授任皆前日害民之尤者,旧弊未去,新弊复生,其为烦扰,又益剧甚,而致治之几又失也。”
纵观蒙哥的一生,可谓是起起落落。
刚及弱冠之年便丧父,帮着寡母守住了父亲遗留下来的家业,并将三个弟弟都带成了独挡一方的豪杰,而后又在风波诡谲的朝堂之中纵横睥阖,成功上位,在位期间灭大理,定高丽,南下攻宋,西征波斯,虽然这中间也做过许多错误的决定,但是瑕不掩瑜,他依然是一位贤明的君主;同时他还将汗权彻底从窝阔台系手中剥离出来,将濒临分裂的蒙古帝国重新捏合在一起,保证了帝国的完整性和中央对地方的绝对控制权。
在蒙哥死后,蒙古帝国彻底分裂,被分封出去的诸汗国与中央朝廷的藩属关系有名无实,朝廷对各汗国彻底失去了控制。
可以说,蒙哥之后,再无可汗。
蒙哥的故事就到这里,可因为他死的太快,还没来得及指定继承人,如果贸然散发消息必然会导致帝国内部陷入混乱,为了稳定局面,他的儿子阿速台护送他的灵柩星夜返回和林,并将随同出征的诸王及一众汉将各自遣散,命他们重回自己的封地。
不过蒙古大军虽然撤退了,蒙宋之间的战争却还没有结束。
就在蒙哥围攻合州的时候,南宋的四川制置使蒲择之因为丢了成都被罢官免职,接替他的则是名将吕文德,他于1259年三月被任命为保康军节度使,四川制置副使兼知重庆府,四月份又被追加负责四川财赋,成为了川蜀战区的军政第一人。
为了解决合州之围,他率军沿长江溯流而上,同时征调向士壁所部,一同入蜀救援。
恰巧此时,蒙古大将纽璘也奉命在涪州驻扎,同时负责阻拦宋军支援,两支军马在长江流域激战数十日,最终被吕文德趁水涨顺风之机冲破了蒙古军的封锁线,成功进入了重庆。
六月初,吕文德率战舰千余艘,沿嘉陵江而上,增援钓鱼城,连破蒙古军数道封锁线,却被奉命赶来阻击的史天泽拦住了去路。
蒙宋两方阵营中最厉害的汉人武将终于碰面了,史天泽深知南宋水军甚是精锐,吕文德亦是百战骁将,丝毫不敢轻敌,他将陆军分为左右两翼,分别藏在预定战场的两侧峡谷上,而后命水军顺流而下,正面牵制吕文德。
与他正相反,吕文德在经历过连战连捷后,稍微有些大意,认为宋军水师作战能力远超蒙古水军,所以大摇大摆地摆开阵势准备与他们决战,不料正中史天泽的圈套,损失惨重,不得已退回了重庆。
而恰巧此时,蒙哥的死讯传来,史天泽也不追击宋军,急忙率军撤回北方。
阿速台深知父亲生前对自己这个能力极强的叔叔颇为忌惮,所以在蒙哥死后也没有告知忽必烈父亲的死讯,反而提前派人通知了远在漠北留守的阿里不哥。
但忽必烈这些年打造的情报关系网岂是白费力气?
许多汉将及随军出征的蒙古贵族都私下里派出了内侍快马加鞭朝东路军的前沿大营赶去,想要将消息告知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