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攻破苦竹隘后,蒙哥率大军乘胜追击,先命汪德臣招降南宋龙州守将,而后又沿嘉陵江南下攻陷长宁山,进抵鹅顶堡外,守将王佐与副将徐昕已经提前在外围修建了一系列的小型堡垒,用来拱卫鹅顶堡主城,苍溪县知县王仲也率部分军民入城协助防守。
面对着宋军苦心经营的防线,蒙古大军却仅用了三日便将外围堡垒全部荡平,顿时引得鹅顶堡内人心惶惶,王仲本就是文官,见到蒙古军如此悍勇,心生畏惧,为了保住性命,他竟趁王佐与蒙古军激战之时主动打开城门,向蒙哥投降,待王佐发现时已经被蒙古军突入城内却无力回天,最终自杀殉国;副将徐昕与四十六名士兵重伤被俘,不屈而死。
在攻占鹅顶堡后,蒙哥命汪德臣为先锋,率军继续南下,进攻阆州大获山,自己则率领大军进行短暂休整后再行跟上。
杨大渊此人,祖籍天水,与其兄杨大全,其弟杨大楫兄弟三人同仕于宋。
其兄杨大全本是曹友闻的麾下,在鸡冠隘之战后侥幸逃了出来,被升为都统,负责叙州(今四川宜宾)的防御,后来在与蒙古军交战时战死。
而杨大渊自己也是一员悍将,在南宋军中颇有威望,之前四川制置使蒲择之去攻打成都时,就让他负责驻守剑门关,作为防御蒙古主力的第一道防线,足见对他的倚重。
因为有着杀兄之仇的缘故,杨大渊在与蒙古军作战时非常卖力,汪德臣所率领的前锋猛攻数日后死伤颇重,但大获山却巍然不动。
此时蒙哥也率主力大军从后赶来,见此情况也无可奈何,刚刚投降的王仲觉得这是个表现的机会,于是主动要求入城劝降杨大渊。
对于他这种甘为狗腿子的表现,蒙哥是十分欣赏的,于是将他任命为保宁诸城招讨使,并许诺事成之后再加封赏。
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个任务,王仲冥思苦想,准备了好几番说辞准备用来应付杨大渊有可能提出的条件,同时还能将他拉拢到自己这边,为自己以后的仕途提前铺路。
可令他没想到的是,杨大渊根本不给他说话的机会,在他入城之后直接把他给砍了,还命人将其首级掷于城外。
蒙哥见状,知道劝降计划失败,遂令汪德臣继续进攻,自己亲自督战,汪德臣经过仔细研究后,决定进攻大获山的水门,因为这里是宋军唯一的逃生通道。
经过数日激战,宋军终究不敌,被蒙古军将水门夺了过去。
水门一丢,城中的宋军顿时慌了神,之前尚还坚定的抵抗精神瞬间化为逃生的欲望,陷入绝境之后不仅没激发他们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状态,反而使得城内人心浮动。
汪德臣敏锐地发现了城中的变化,所以在攻占了水门之后他没有继续进攻,反而觐见蒙哥,建议再次派人进城劝降。
蒙哥听了他的分析之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命王仲之子王仁继承他爹的遗志,作为新一任使者入城劝降,继续为蒙古帝国的统一大业发光发热。
王仁接到命令后心里直骂娘,有了他爹的前车之鉴,他实在不想去送死,心里暗想蒙哥也不是啥好人呐,这不纯纯拿自己当枪使呢么?
但他也知道如果自己推辞不去,立刻就会招来杀身之祸,于是只好将他爹刚背诵完没多久的说辞记了下来,硬着头皮进入了大获山。
可他不知道的是,城中的杨大渊比他更纠结,其实杨大渊心里也清楚,仅凭一座小小的大获山肯定阻挡不住蒙古大军前进的脚步,他原本的计划就是在城破之前将家族中的男丁从水门尽皆送出城去,给家族留下香火;而他自己则会与城共存亡,因为他与蒙古人既有国仇,又有家恨,以身殉国后不仅能留下一世英名,还能为子孙后代搏出个好前程,但水门的失陷却使他陷入了被动之中。
看着站在面前的王仁,杨大渊一言不发,只是将目光死死地锁定在他的身上。
他的眼神让王仁头皮发麻,但职责所在,他还是将蒙哥的命令说了出来,只不过声音略微有些颤抖。
杨大渊感受到了他内心的恐惧,但他却没有与之讨价还价的打算,只是将目光从他的身上移走,扫向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这些人中,有他的弟弟杨大楫,有他的儿子杨文粲,孙子杨应之,还有他哥杨大全的遗孤杨文仲和杨文安,可以说整个杨氏家族所有的男丁都在这大获山中,如果自己继续坚持下去,那么自己的家族将再无宗嗣血脉流传于这世上。
半晌,杨大渊长叹了一口气,开口道:“粲儿,你随蒙古使者出城面见蒙古皇帝,若他愿保全我大获山中所有军民性命,我愿降!”
1258年十一月,杨大渊出降,蒙哥欲诛之,汪德臣力谏保其一命,并主动要求与其一同为前锋,大破青居山、雅州、简州、隆州之间的全部堡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