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开创科举

未雨绸缪才是正确方法。」

这个方法好啊。

秦朝治下的百姓们蠢蠢欲动。

因为秦始皇这时候还没有干出那些激怒百姓的事。

同时秦始皇之前下发的政策也确实做出了改变,所以经历了几百年混战的他们,大多是面子上不愿意接受秦的统一。

实际上统不统一,头上又是谁做掌权人,他们才不关心。

大家都是种地的,给谁种不是种。

能让他们好好过日子就行。

既然秦朝愿意做出改变,他们自然也是能不造反就不造反。

更别说投影讲的,还真是令他们蛮期待的。

什么都考,那岂不是有点能力的都能当官。

再加上投影之前说的杂交水稻、冶铁技术、砖砌等等,想必朝廷都不会放过这些技术。

这样看来,这可得有多少岗位空缺啊!

此时许许多多的百姓都暗自下定决心,他们没书学又怎样,很多东西可是书上学不到的。

如果秦朝肯下达这个科举制,那他们这种普通老百姓也能去考考。

说不定老天开眼,他们也能当上一个小官了。

这可比造反有前途多了。

已经有科举制度的王朝百姓对此就没有多大感触了。

读书对寻常百姓家而言,简直就是奢望。

那那都要花钱,根本花不起。

加上这科举制已经用了很长的时间,他们也见怪不怪了。

说不上有多激动。

而且他们的情况也不同于秦朝,秦朝是岗位多人少,他们是人多岗位少。

没有可比性。

不过,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一条好思路。

……

秦(220)。

科举制?

这就是后世选拔官员的制度吗?

听着还不错。

嬴政开始思考起这个制度的可行性。

除了考试场所,还要完善国家培养机构。

用后世的话说,就是学校选址、教师选拔、教材制定等等。

学校选址,他看齐国的那个稷下学院就挺不错的。

只是离咸阳太远。

不如打着这稷下学院的名头,重新在咸阳建一个稷下学院主院?

齐国的那个就当做分院存在。

嬴政觉得这个方法不错。

这样做也能尽早召集到足够多的教师。

除了接纳在国家教育机构学习的学生参加官员选拔考试,是否还需要允许民间开办私塾,接纳这部分在私塾中学习的学生考试?

按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是应该允许的。

又或者说,早期对生源不需要太过限制。

愿意考的就让他们来考,等人数足够多了,再考虑生源的问题。

就是这这选拔时间,多久一次为好?

一年二次?

应该不错。

就这样办吧。

扶苏也在心中默默构思这个科举制。

如何定制,如何选拔,选拔过程又该如何……

真要实施的话,其实还有很多细节问题需要完善。

投影结束,大人必定会召集群臣商讨,他也得好好想想。

……

汉(200)。

刘邦眯眯眼。

他这算是蹭到了秦始皇的光?

科举制,他也没有啊。

光听投影讲的,这个科举制是一个很不错的制度呢。

也许就跟那位老师上课一样,底下坐着的学生们都是有资格参与官员选拔考试的。

不过他们学的内容……刘邦还是略感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