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亲疏危乱

{不被针对才是怪了。}

{完了,刘长的四个儿子政审全部都不通过了。}

{???你魔怔了???}

小主,

{别说他了,都是被逼的,他家里天天跟他说考公的事。}

{悲伤辣~么~大~}

{想到一个成语,如虎添翼?也是出自贾谊?}

{不是吧,我印象中这个成语好像是三国时期的。}

{对,后来的淮南王刘安跟衡山王刘赐在汉武帝时期就想造反。}

{谁?你咋知道的?}

{老师之前讲过,他们两个还有一个变态刘建好像,总共三人,想造反,结果还没开始就被人举报了。}

{这样看,贾谊的政策太激进了。}

{说的容易,做起来难,也不适合做。}

……

汉,周勃等功臣集团的人算是明白他们为啥要针对那小子了。

就那小子说的话,他们没偷偷去暗杀他就不错了!

真是会挑拨离间。

他们怎么就会造反了!

脸上长着一张嘴,吐不出好话便罢了,还尽说些非愚则诬的话。

边想着,他们还一边用不大不小,刚好能让贾谊听见的声音搁一边指桑骂槐。

“你听,当初我就说高祖封的不对吧,咱们应该去田里好好种地才是。”

“你说的有道理啊,免的我们大家伙勤勤恳恳,还要被指责。”

“谁指责啊,你说说,我去帮你念叨念叨。”

“还不是那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儒生,嘴一张,那就是我们都会造~反~。”

……

贾谊站在一旁,那是开口说话不对,不开口说话又憋得慌。

他扭头看向陛下,结果陛下坐的老神在在的,显然是想看一出戏。

贾谊心里那是气啊。

他说的有问题吗?

没问题啊!

只要手中握有权力,那么他们总是会造反的。

更别说到了天下时局动荡的时候。

偏偏陛下就是不听他的劝。

真是太气人了。

……

“在贾谊的另一篇《大都》中,他再次向诸侯王发起了进攻。

这篇文章中,他举的是楚灵王的例子。”

当年楚国跟晋国争霸,楚灵王就想扩大楚国下面的几个城市的实力。

让这几个城市更有钱,更有势力,也有更多的财富和人口。

这样就能在楚国攻打晋国的时候提供更大的帮助,提供更多的军队和更多的钱财。

楚灵王的大臣们纷纷劝阻,这几个城市一旦扩大,王都的地位就相对弱小了,到时候他们造反咋办?

楚灵王没听,然后就真的出事了。

晋国还没有被打败,这几个壮大的城市就先联合起来造反了。

楚国大乱,楚灵王吊死在了房梁上。

关于楚灵王,他还留下了很多典故,比如“上下其手”“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尾大不掉”等等。

“贾谊通过楚灵王的事来告诉文帝,现在各地诸侯们的势力比起当年那些楚国的城市可大多了。

他们有更多的人口和财富,我们面临的形势比楚国还要威胁呐。”

文帝还是不动如山。

接着看《权重》,顾名思义,就是诸侯王的权势太重。

当年秦国日夜深思、苦心竭力,用了几百年统一,这才让皇帝掌控天下,指挥如意。

可哪怕是这样,山东六国揭竿而起,秦国就没了。

现在诸侯王的孩子们逐渐长大,他们的势力也会越来越强,祸乱的根源每天都在增长。

如果陛下驾崩,国家传给自己的老母弱子,到时候该怎么办?

难道指望再来一个周勃、陈平力挽狂澜吗?

贾谊:皇上你要是觉得还不够,还没被我吓到的话,那你再看看我写的《审微》。

审微,即从微小的地方开始审查,从事物的开头加以控制或阻止。

“人们登上高处就会想向远处眺望,站在深渊旁就会想向下窥探。

这无关人性,只是他们所处的地势让他们有了远眺跟窥探的欲望。”

老子说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就应该加以防范,在没有变乱之前就加以治理。

管子说在祸患没有形成之前就加以防备。

墨子在遇到四通八达的道路时也会哭泣,因为走错一步就会走错千里。

明智的人察觉到奸邪源头的时间很早,消除混乱隐患的措施也更加久远,所以奸邪永远不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