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到边境的叫戍卒,调到京城的叫卫卒。
如果国家太平,这些新兵就各回各家,等朝廷有需要的时候再去服剩下那一年的兵役。
“上次讲秦朝的时候,还漏掉了一个‘徭戍’。
徭戍指在籍的百姓需要每年去边境服役3天。
大概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因为那时候的国家面积小,所以百姓可以去。”
小主,
“但西汉的版图比起以往,空前的辽阔,如果执行这条法律的话,会影响生产。
所以这条法律到了西汉,大多都是每人每年拿出300钱叫官府找人代他们去服徭戍。”
对大部分百姓而言,这300钱又是一种额外的人头税。
“这就是西汉时期的赋税跟徭役,总体上说,其实并不轻。
但楚汉战乱,大量人口死亡,再加上技术发展,耕地面积的增加,所以西汉初年的百姓们就这样过起了日子。
到了汉文帝时期,民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我们来看看贾谊上书的三篇奏疏。”
分别是《俗激》《时变》跟《孽产子》。
“在这三篇奏疏中,贾谊指出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礼义廉耻被抛弃,人们骄奢淫逸,道德败坏,已经有亡秦的遗风。”
“秦朝的社会风俗,同学们回忆一下,不知道是否能想象到一点。”
当初商鞅变法后,秦国的百姓抛弃了礼义廉耻,人与人之间毫无信任,一切向利益看齐,互相检举、揭发。
贾谊说现在的汉朝有过之而不及,淫邪之风日渐增长。
儿子背叛父亲,弟弟欺骗兄长,臣下蒙骗上级,甚至更严重的已经发展到了残害祖父、祖母、伤害养母、刺杀兄长等。
还有光天化日之下就在抢劫官吏的,江洋大盗冒充使者,伪造命令,冒领几十万石粮食,征收六百多万税金,其他小偷小摸的更是数不胜数。
朝堂之中,有钱的就能做官,刺面割鼻子的也能主持政务。
只要家里有钱,行为像猪狗一般的东西也敢横行乡里。
只要有钱有势,欺骗诽谤、偷盗抢劫、出卖兄弟、顶撞父母等,百无禁忌。
所有人都以超过别人为炫耀之本,用超出实际需求的财富互相攀比。
因为不搞邪门歪道而不富有的人,乡亲邻里都会去骂他。
因为不贪钱财,两袖清风的官员走在路上也会被街坊耻笑。
只要能挣到钱,不管做的事情多缺德,哥哥也会鼓励弟弟,父亲也会鼓励儿子。
“贾谊的三份奏疏,是汉文帝时期他对社会的洞察,写出了那时候的社会风气简直败坏到了极点。
或许文中会存在夸张之处,但也能大致看出那时候的社会的真实面貌。”
“西汉初年皇家无为而治,民间自由发展,到了汉武帝时期,土地兼并已经发展到了尾声,底层的百姓们稍微遇到天灾荒年就需要易子而食。”
“官员大臣中有人向刘彻进谏,刘彻便很快了解了这一情况。”
进谏的人是董仲舒。
他在进谏时说的很清楚。
汉兴,循而未改,全盘继承了秦朝的制度,所以汉朝现在已经开始重现秦朝的情况。
他希望刘彻能下令限制民众占有过多的田产,制止地方豪强对土地的兼并,取有余而补不足。
减少税赋,减省徭役。
“董仲舒提出的建议有没有道理呢,很有道理。
其实刘彻面临的情况还要比董仲舒说的更加严重一些。”
刘彻在位期间,可以说,财政危机全面爆发。
除了土地兼并的问题,还有其他几个因素的原因。
一是打仗。
光汉朝跟匈奴之间的战争就打了十几次,还有平定东瓯、南越、闽越,开通西南夷,征服夜郎国、滇国以及周边部落,远征西域,多次攻打楼兰、车师,两次出兵攻打大宛,还有出兵攻打朝鲜。
打仗花出去的钱如流水,战前的物资准备,战后的战士抚恤金,有功将士的赏金,这些全部加起来,就是一个无底洞。
打到一半的时候,西汉前几十年留下的财富、物资以及马匹等几乎消耗殆尽。
“打仗打的其实就是资源。
而这就是刘彻前期对战匈奴的战役大多胜利,但后期对匈奴的作战大多以失败告终的原因之一。”
二是赈灾。
因为刘彻统治时间长,他一个人的在位时间几乎等于汉朝建立以来四五个皇帝的在位时间。
所以会有不少人觉得刘彻太倒霉,统治时期的天灾太多。
但其实平均下来的话,差不多都是三年一场,跟历朝历代的数据是差不多持平的。
可要说刘彻倒霉,他也确实是有点倒霉在身上的。
因为黄河决堤被他赶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