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啪啪!”
于丽拍拍手。
“同学们打起精神来,咱们这节课上完,大家再上一节课就能放学了啊。”
“昨天布置的作业,还有几个人没交,徐璈、付欣……你们几个放学后记得交到我办公室来。”
于丽看到被点名的几人纷纷开始奋笔疾书。
“上节课我们讲到了国家财政以及中国古代的税——土地税、人头税跟商业税。”
“税的相关内容,我们在讲秦朝的赋税时就提过很多。
比如土地税中的田租跟刍稿,人头税中的口赋跟算赋。”
西汉也有口赋跟算赋。
西汉时期的口赋规定的年龄是3岁或7岁到14岁期间,缴纳标准是每年交20钱。
算赋则是15岁到56岁需要缴纳的钱,一年交一算。
西汉大多数时候,一算指的都是120钱,不过也有一算40钱、80钱的时候。
“前面讲秦朝的算赋时,老师把算赋跟户赋划了等号,这种说法其实不对。
睡虎地秦简有“匿户弗徭、使,弗令出户赋之谓也”。
所以秦朝是有户赋的,并不能直接把户赋跟算赋划上等号。
但在西汉时期,户赋是一个很有争议的税目。
很多研究西汉经济的专家们都在讨论,西汉的户赋到底存不存在,如果它存在的话,又是以怎样的标准收税。”
不过目前学界是偏向于户赋是存在的,只是存在的时间不长。
《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封者食租税,岁率户二百,千户这君则二十万,朝觐聘享出其中。”
即户赋是每年每户需要交200钱。
汉简《二年律令》中则写的是“卿以下,五月户出赋十六钱,十月户出刍一石。”
“除了以上三个,还有一个在《汉书·高帝纪下》中出现过的献费。
只是关于这个费用的记载太少,所以献费也是争议颇多。”
有说它是独立于口赋跟算赋之外的,百姓们每人每年额外再交36钱给所属的诸侯国,然后诸侯国再把这笔钱献给中央,所以叫献费。
也有说它是诸侯国在百姓们每年交的120钱算赋中抽出63钱献给中央的费用。
还有说它其实就是诸侯国代中央收取的口赋跟算赋,最后再转交给中央。
“关于献费的争议太多,所以老师也就不细说这部分了。
除了人头税,接下来的就是土地税。
西汉的田税偶尔减免,偶尔免除,多数时候都是三十税一。”
而刍稿,秦朝时期要求百姓们缴纳的是实物,也就是禾秆、牧草等。
到了西汉,文景帝时期,允许百姓们通过缴纳铜钱抵扣部分实物。
到了汉朝后期,刍稿税就完全变成了用铜钱缴纳。
相当于变成了一种新的人头税。
“土地是重要资产,但资产不只有土地,所以汉朝还有一个税,叫做赀算。”
赀就是资,从穿的到用的,从田产到房产,从牲畜到奴仆,拥有的全部都要按市价计算,然后统计总资产。
“每一万钱的资产需要缴纳一算的财产税,也就是120钱。
这是汉武帝即位之前的财产税,汉武帝实行经济改革后,就不是一万交120了。
而是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囤积商等有2000的资产就要交120钱。
普通的小手工业者,则是4000交120。”
“而商业税中有朝廷特地针对手工业者跟商人富户的市税,具体的税率是多少史料上并没有记载。
但重农抑商可不是开玩笑的,这部分的税估计也低不到哪里去,毕竟这里直接就是商人的大本营了。
还有其他的税因为太杂,记载也少,同学们知道还有个山泽税就行。”
“西汉的徭役跟秦朝的徭役差不多,也是在家乡干活、去附近干活或者去离家远的地方干活。
但西汉规定的服徭役的年龄跟秦朝不同,西汉是20岁到56岁。
跟秦朝相同的是,如果不想去服每年一个月的劳役,同样可以交钱免除。
“西汉满20岁需要登记在册,然后开始服徭役。
到了23岁时,需要再登记一次,称为傅籍。”
傅籍又叫名籍,专门登记已经达到服兵役年龄的男子。
兵役跟秦朝时期一样,也是两年。
一年在家乡训练,平原地区的就训练成骑兵,山地多的地方就训练成步兵,河流多的地方就训练成水兵。
一年结束后,再根据国家政策的调整,决定这部分新兵的去留。
如果国家正在打仗,这些新兵有的会被调到边境,有的会被调到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