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机械因素的影响,有关烧砖的技术改进,主要体现在它的性能指标检测以及工艺提升上面。
性能指标主要指的是砖的形状尺寸、强度等级、抗风化性能、泛霜跟石灰爆裂等。
泛霜指的是砖内含有可溶性盐类。
它会逐渐在砖的表面形成一层白霜。
这层白霜不仅会影响墙壁的美观,还会导致砖表层疏松,破坏砖跟砂浆之间的黏结。
而石灰爆裂指烧砖的原料中夹带着的石灰或者内燃料中带有生石灰。
这就导致高温烧制的过程中,会产生过火石灰。
过火石灰在砖坯体内吸水膨胀,砖体也会膨胀。
所以石灰爆裂会导致砖的质量不达标。
关于这部分指标大家可以观看视频《烧结普通砖》中的具体要求。
工艺的话,原料可以从粘土转为页岩、煤矸石、粉煤灰等。
这些物质的化学成分跟粘土相似。
注:页岩,黏土脱水沉积后形成的岩石。
煤矸石,采煤、洗煤过程中出现的黑灰色岩石。
粉煤灰,在煤燃烧后的烟气中收集到的细灰。
只是这几种的可塑性比不上粘土。
所以大家如果尝试以它们为原料烧砖的话,需要在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粘土。
其中煤矸石跟粉煤灰都属于是可燃性的工业废料。
因此,它们中会含有未燃尽的碳。
这些未燃尽的碳在高温烧制的过程中也会在坯体内燃烧。
所以,以它们为原料的话,还能节约整个烧制过程中的需要投入的木柴、煤等。
详细的工艺操作还是在上面说的那个视频中看。」
原来白霜是这样来的!
众人恍然大悟。
其中原理他们不懂,他们只知道时间长了,砖的表面会出现一层白色的物质。
尽管他们选料严谨,对粘土的处理也还算到位,但白霜的出现依旧无法完全避免。
用红砖的少,可也不是完全没有。
这种表面有霜的砖块真的很影响观感!
本来红砖就已经不太符合他们的审美了,还有了一片一片白。
家有富余的人看不下去可能还会拆了重建。
不过家有富余的人应该也不会选择红砖建房。
有权有势的人更别说,完全不会允许有瑕疵的砖进入他们的家好吧。
剩下的贫民、佃农等,他们建房大多用的都是最原始的黄泥,也可以叫泥砖。
极大多数平民百姓包括贫民在内都见过砖。
但真正用砖建房的百姓在元朝以前很少。
所以此时,元朝以前的许多百姓干劲满满。
反正不管朝廷以后会不会管这个事吧,他们都已经知道了烧砖流程跟注意事项。
大家伙儿凑到一块儿商量商量,窖场、原料、木柴这些,那都不是事儿。
“大哥,咱家跟嫂子家还有亲戚、邻居们一起商量一下这个烧砖工艺怎么样?”
被问话的男人猛灌一口水后,开始仔细思考这个问题。
他们算是普通的家庭,自家有地,每年收成能养得活一家人,偶有余粮。
小时候家中还有余钱送他跟弟弟去村中的学堂学了一段时间。
可如果他们选择去烧砖,土地起码会荒废一部分,家中的收成自然会减少。
场地、材料这些都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温度、火候以及烧制技术。
而这些都不是短期内可以掌握的。
一旦烧砖不成功,填补不了家中收成的空缺,日子就会难过许多。
万一再遇到灾荒,情况将会更糟。
他看向边在院子里转圈边小声念叨着烧砖计划的弟弟,“不如先看看其他人怎么做,出头椽儿先朽烂的道理你不会不懂。”
(出头椽儿先朽烂,跟枪打出头鸟是差不多的意思。)
弟弟回嘴,“那还有笨鸟先飞呢,咱就应该比别人更早抓住这个机会,说不定还能过上更好的日子。”
除了兄弟二人,他们家中的长辈晚辈都在思考自制砖的可行性。
同时,各个朝代也有不少胆大的人想试试。
有人被说动,有人在犹豫,也有人根本没动心思。
想赌一把的人不单单是为了自己。
就算他们这一辈可能住不上用砖建筑的房屋了,但只要他们努力,说不定他们的下一代就能住上了。
再差,孙辈应该也能住上了吧。
后面的明清,这时期的百姓主要以工艺提升为主。
页岩、粉煤灰居然可以跟粘土杂在一起制砖!
烧砖的工人立马记下了这个点。
煤矸石跟粉煤灰还能减少木柴、煤的使用!
有用,也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