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一因为学这些新奇的,反倒搞忘了自己本来掌握的,那可就完蛋咯。
……
「古时候的青砖红砖跟现在的青砖红砖也不是同一种概念了。
古时候烧制青砖红砖比较纯粹,不会加很多料,再加上选料严谨、人工处理等原因,所以古时候的红砖质量比不过现在。
但青砖不同,青砖的结实主要在于它的做工。
小主,
恰巧是因为过去青砖的制作纯手工,所以那时的青砖比起现在的现代化机器制砖的质量要好上一些。
现代化机器制砖,讲究速度快,大量产,内化质量自然差于古砖。
而古人烧砖也不是抓起一把土就能烧的。
这里面说的原料,粘土,其实是一种含沙量很少且富有粘性的土壤。
粘土被收集好后,还要放到空旷的场地晾晒,经过自然风化、侵蚀后,让它的内部分解松化。
这个晾晒的时间可以长达半年或者一年。
晾晒好了之后,还需要经过粉碎跟过筛等步骤,去掉大颗粒物,留下细密的粘土成分。
最后往经过筛选后的粘土中加水搅拌,当然啦,这里的搅拌说的是用搅拌机搅拌。
在古代,这一步骤会用人力,也会用畜力。
量少的话可能就用人力揉炼、捶打。
大批量生产的话,肯定就会用到畜力,比如让牛反复踩踏练泥。
直到粘土达到了可以制作砖坯的状态,才可以把泥团放入事先准备好的模具中。
模具中的泥土需要尽量压的紧实一些,古代红砖跟现代红砖的差距在这里就有体现。
因为现代用的是机器,所以这一步做的会比单纯用人力好。
脱模后,砖坯需要阴干,这一步主要是为了防止暴晒后会出现裂纹跟变形的情况。
阴干的时间有长有短,最短的可能一两个月砖坯就完全干燥了,长的可能需要一年。
但总的来说,入窖烧制前,砖坯需要阴干的时间在7个月以上。
烧制时,简易流程堵住窖口,然后用柴火烧十天半个月的,等冷却后砖就能出窖了。
那复杂点的,比如专供皇宫建筑使用的青砖,即金砖。
它还需要用糠草去潮气,时间是一个月。
接着劈柴烧一个月,再用整柴烧一个月,最后用松木烧40天。
等到它完全冷却后,金砖才算烧好,才可以出窖。
事实上,烧出好砖在古代是一件很复杂很难的事情。
因为砖出窖后也有很严格的检查。
就说金砖,金砖出窖后如果做不到“敲之有声,断之无孔”,那就算是废品,需要重新烧制。
可想而知,皇宫内的金砖有多难烧,烧砖又是一件多辛苦的事。
除了青砖的烧制流程,古代的红砖烧制也差不多是这样的流程。
但谈到现代的烧砖技术,很大程度上都离不开机械。
红砖能取代青砖,成为后来建房的主要墙体材料就跟机械化生产离不开关系。
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红砖开始被禁止生产跟使用。
因为红砖的原材料粘土可以就地取材,所以红砖的大量生产会大大减少农民的耕地。(仅提了危害之一。)
新型的建筑材料,比如烧结空心砖、混凝土空心砖、蒸压粉煤灰多孔砖开始崭露头角。」
我们的青砖居然比后世的还好?!
众人脑海中齐齐冒出这个想法。
说实话,他们目前对后世的印象,就是那种,后世已经超脱了自然生活的范畴。
跟他们完全不是同一等级。
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咋想也不可能还会越做越差啊。
就算后世全都用那个什么机器做了,那也不可能没人纯手工做吧。
这种吃饭的手艺难不成还能失传!?
听到抓土就烧的说法,一些烧砖的师傅没忍住笑出了口。
后世的讲话风格跟他们挺不一样的。
那可不是呢嘛,他们对烧砖的原料挑选可是很看重的!
就连处理过程也是极其严谨,决不能出现任何失误。
倒是后面那些复杂的流程听的众人眉头都皱到一块儿去了。
这可真是行行都不容易啊。
而且一窖能烧不少砖,要是达不到金砖的要求,岂不是浪费了那么长时间??
这废品难道还要重新砸碎重新烧制吗?
也太复杂了。
也有人想着,就算是废品,那也是极好的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