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治时期颁布的《新修本草》中记载了844种药物,是中国古代较为完善的一部人畜通用药典。
唐朝时期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兽医学也有很大的发展。
比如,西藏就有《论马宝珠》《医马论》等着作,新疆有《牛医方》等。
到了宋元时期,《宋史》中记载“置牧养上下监,以养疗京城诸坊、监病马”。
并且已经有了轻重等级之分,“凡收养病马,估马司、骐骥院取病浅者送上监,深者送下监,分十槽医疗之。”
这是我国兽医院的开端。
而且宋朝的太仆寺之下还有一个叫“皮剥所”的官署名。
医治不成功或者无法医治的马就会被送到皮剥所处理。
所以,“皮剥所”也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家畜尸体剖检机构。
由于那时印刷术的改进跟造纸术的发展,所以宋朝的兽医着作更为繁荣。
宋元以后,中国兽医学由盛转衰。
但明朝时期,在兽医教育跟兽医学着作方面还有所建树。
在明朝,曾开展过培训基层兽医的活动。
洪武二十八年(1395),《大明会典》中记有“每群长下、选聪明子弟二三人、习学医兽、看治马匹。”
一匹马配四匹骒马为一群。
五群之中有一个群长。
除此之外,还有着名的兽医喻本元﹑喻本亨,他们被称为“明代兽医学鼻祖”。
兄弟两人编着的《元亨疗马集》是国内外流传最广的一部中兽医学代表着作。
此外,明朝李时珍编着的《本草纲目》也为兽医提供了丰富的医药知识。
到了清朝,兽医学的发展逐渐缓慢下来。
着作方面主要是对《元亨疗马集》进行了改编跟补充等,还有就是李南晖编着的《活兽慈舟》。
《活兽慈舟》中记载了牛、猪、马、猫等多种家畜的240种病症,并记载了方剂700多个(包括单方)。
鸦片战争后,兽医学的发展陷入困境。
但民间对兽医学方面依旧有整理跟总结。
如《猪经大全》,尽管本书作者姓名已佚,成书年代不详,但根据推测,本书至少是在1892年前发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