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义承认,神迹在对于大宋的弊病方面确实讲到了他过度压制武将抬高文人,但是赵光义有一点是不认同的:虽然他确实力图压制武将,但他绝对没有那样抬高文人!绝对没有!

而如今,虽然过度压制武将不可行,但是适当压制呢?

赵光义深深觉得,武将不能不压制,就算不提什么唐朝的藩镇之乱,只说大宋,他也不想面临赵构一般的境地。

【做完场面后,赵构按照常例开始询问苗傅等人的诉求,苗傅毫不客气,直接把王渊、康履乃至赵构的面子都扔掉了:“陛下信任中官,赏罚不公,军士有功者不赏,内侍所主者乃得美官。黄潜善、汪伯彦误国至此,犹未远窜。王渊遇敌不战,因交康履,乃除枢密。”

而“臣自陛下即位以来,立功不少,顾止作遥郡团练使。”这如何能让臣等将士接受?

因此,“臣已将王渊斩首,中官在外者皆诛讫”。

如今,臣就是想要“乞康履、蓝珪、曾择斩之,以谢三军。”】

【赵构并不愿意将康履等内侍交出去,这不仅是因为他到底信任倚重这几人,更在于他并不想要受到胁迫。他还是很想维护自己身为宋朝皇帝的威严的。】

【于是,赵构表示“内侍有错,当流放海岛”,如今你们就先回军营去吧。】

【苗傅拒绝,他必须现场杀掉康履等人才行。】

【赵构便表示,将苗傅升为承宣使、御营都统制,刘正彦升为观察使、御前副都统制,且参与此事的军士皆无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苗傅再次拒绝:“我等欲迁官,第须控两匹马与内侍,何必来此!”】

明朝,永乐年间。

朱棣对于苗傅的不接受赵构安抚的决定非常赞同,虽然他并不欣赏这种发动兵变逼迫天子的人,但这个举措显然非常明智:“宋高宗又没有明确答应处置康履等人,他都没有直接下诏定罪,如何能够作数?还加封苗傅和刘正彦官职……这不就跟俺当年到达南京城外了,朱允炆那小子派人来讲和,说什么划江而治一样可笑。”

苗傅和刘正彦都直接起兵发动兵变了,这和造反也没有差太多,如何能够指望赵构这么一个轻飘飘的承诺去处置康履等内侍?又如何能够指望赵构在此时说的升职、无罪的话最终能够履行?

虽然天子一诺理当重逾千金,但天子想要反悔的话,难道很难吗?并不。甚至不需要直接否定自己曾经的话,只要再找一个新的理由,就可以处置掉苗傅和刘正彦等人了。

况且,赵构的脸皮显然没有那么薄。

都做到这一步了,再多做一点又有何妨?反正一旦事情有变,苗傅和刘正彦都是被处死的结果,这时候又为什么不多达成一些目的呢。

【事情发展到这个程度,赵构便向百官大臣寻求建议。但显然,大家对于出几个内侍平息动乱都觉得还是比较划算的,况且苗傅等人眼见相当坚定、不达目的不罢休,那便出几个内侍吧!】

【当时主管浙西安抚司机宜文字的时希孟就直言:“中官之患,至此为极,若不悉除之,天下之患未已。”没错,在时希孟眼中,中官内侍就是罪过不小的,即使没有苗傅等人兵变,他们对于天下的祸患也很大。

时希孟的观点也代表了不少士大夫对与康履等人的看法。

军器监叶宗谔则是说:“陛下何惜一康履!姑以慰三军。”和三军将士比起来,康履不过区区一内侍,算得了什么!】

【赵构无法,最终只能让吴湛把康履送了下去,苗傅等人立刻当场将康履腰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