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三年。
朱元璋也不赞同地看着朱棣:“咱知道你是想要安定漠北,但你做到了吗?咱打北面,是为了消除残元势力,咱也做到了,但你这次亲征,显然是白做工!”他上上下下打量了一遍朱棣,“况且,那时候你都六十多了,身体很好吗?一旦你死在了外边,朝廷不会来一场风波吗?始皇帝的旧事你忘了吗?”
唐朝,贞观三年。
看着朱棣高龄依旧御驾亲征,贞观群臣都感觉到了些许安慰——他们的陛下虽然总有一颗想动弹的心,但起码还会听劝,而且大唐有那么多能征善战的将领,也不会让皇帝一大把年纪了还要亲自上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们不知道的是,在李世民生命的最后几年,他终究还是亲自上阵了。
【永乐二十一年,朱棣第四次亲征北伐。】
【但意外发生了。】
【到了草原探知消息,朱棣等人才知道几个月前,阿鲁台就被瓦剌首领脱欢(马哈木之子)击败,不成气候,再无法对大明造成威胁。最终,朱棣班师回朝。】
【永乐二十二年,在生命的最后一年,朱棣还是选择再一次亲征。】
【这次还是因为阿鲁台,这个人实在太执着了,依旧在骚扰明朝边境。】
【但遗憾的是,此次亲征,依旧没有找到阿鲁台的踪迹,最终,在回朝的路上,到了榆木川,朱棣病逝于帐中。】
【一代帝王,至此落下帷幕。】
【生于战火,死于征途,他终究是一代马上天子,战场才是他的归宿。】
神迹上的画面,也变成了朱棣这一生的走马灯,特别是他在战场上的画面,屡屡闪现。
永乐十六年。
“爹!”“爷爷——”
朱高炽和朱瞻基呜咽起来,看着朱棣最终病逝关外,怎能不心痛?不仅未能达成北征的目的、至死抱憾,而且还没有回到家中,在回程就病逝了,让他们连最后一面都没能见到……
这种情况,爹当时的身体肯定不是太好了,那个自己为什么还能放任爹再次亲征?朱高炽在心中质问起未来的自己。
朱瞻基则是泪水汹涌,难以自已。从小他就是他爷爷的好孙孙,祖孙情十分深厚,现在看着爷爷驾崩的场景,一时抽噎不止。
朱棣有些麻爪,颇有些如坐针毡,看着儿子和孙子,只能哄道:“俺知道了,以后肯定不会这么做了啊。这剩下的几次北征,俺看情况再说去不去,对,看情况,而且二十二年这次肯定不去了……”
不过他对自己的身体也心里有数。年轻时候就屡屡征战,其后的靖难更是耗费心神,登基后也没有消停,治国理政就不说了,又亲征了两次,还不是坐镇中军的亲征,依旧带兵冲锋在前,他的身体早就一身暗伤、根基不稳。这不是回宫吃好喝好、看看太医就能解决的。
洪武十三年。
朱棣再次成为了众人目光的中心,顿时感觉如芒在背。
朱橚眼睛红通通的:“四哥,你以后不能这么做了,不管你是王爷还是登基称帝,都不能这么胡搞了。”生于战火,死于征途,听起来倒是壮阔了,但真的是什么好事儿吗?你让你的亲人们怎么办?
面对这么一群人,朱棣不敢反驳,只能乖乖地应了,自己再也不这么胡闹——虽然他不认为这是胡闹。
“生于战火,死于征途吗……”
不知多少人翻来覆去地念着这句话,似是恍惚,又仿佛在慨叹着什么。
刘邦端起酒盏,仰头一口饮尽,哈哈大笑:“乃公敬这明太宗一杯!当年乃公说过‘大丈夫当如是也’,现在这句话也应当送给他!”虽然确实有所劳民伤财、未曾达到最终目标,但至少这句话很不错!
其他时空的皇帝们,大多也如刘邦一样,一杯酒敬送这一位皇帝。
【当然,朱棣这五次北征,除去前两次,后三次确实劳而无功,而且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