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初年。
刘邦常常叹息,一时也没了什么兴致。
对于人口损失他可是深有体会。秦朝末年的各路征战,虽然只有七年,便迎来了大汉一统,但这七年就足够让中原战火冲天,百姓死伤殆尽。特别是,碰上项羽那个莽夫……
张良、萧何也沉默不语。一场秦末乱世,中原人口损失百分之七十,十室九空,汉朝初立,面对的就是无人无粮、百废待兴的境况。
东汉,建武十七年。
刘秀回想自己于动乱中复兴汉室,重建汉统。
这是他的功绩,中兴汉室,他一生的骄傲。但他也很清楚,在西汉末年、新朝动荡的环境下,汉朝的人口损失达到了百分之六十,险些就要与太祖创业时期持平了。
他的心中升起了深深的忧虑。
此前他只是不愿意去想,不愿去设想汉室的覆灭,但现在神迹已经明晃晃的指出了事实:天下岂有不灭之王朝?他不得不去想。一方面,想着汉室兴亡,一方面,又想到了百姓生死。等到他的汉朝末年,百姓会遭遇何等的动乱?总不会比百分之六十的人口损失还要大吧?
他不知道,东汉末年、三国乱世,人口损失达到了百分之九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其后的魏晋南北朝,五胡乱华,更是无数人生活在铁蹄战火下,艰难求生。
唐朝,武德九年。
自神迹现世以来,李世民一直保持着面无表情的姿态,不让李建成等人看出自己的心中所想。
他一贯都能体会百姓之苦,体谅民生多艰。
现在,他要自保,就必须要登上那个位置,可他不能把天下再次拖进战火中。
毕竟,一场隋末乱世,中原人口大大折损,达到了百分之七十的水平。现在天下初定,民众方才缓和几年,实在撑不起再一次的纷乱之世了。
所以,他下了决心,要把这件事在京城内、在宫墙内,一次性、快速解决!
【但这,还不是对安南打击最大的。】
【永乐五年六月,也就是刚刚打下安南时,朱棣给交趾总兵张辅下了一个选拔人才的命令。】
【他是这么说的:“怀才抱德、山林隐逸、明经能文、博学有才、贤良方正、孝弟力田、聪明正直、廉能干济、练达吏事、精通书算、明习兵法、武艺智谋、容貌魁伟、语言便利、膂力勇敢、阴阳术数、医药方脉之人,悉心访求,以礼送赴京擢用”。】
【瞧瞧,这样的人才要求,几乎把所有有一技之长、懂点知识的人都包括在内了。】
【张辅当然遵从命令。】
【他先是在交趾搜集了出色的工匠共计7700人,送到了京师,随后又送来了130人。这个数量别看没有上万,实际上相当之多。】
【自古以来,技术性人才就是比较少的。】
【明朝永乐年间,总人口大约6600多万,而整个明朝的匠户只有40万出头,实际上明朝朝廷可以常年使用的匠人大概只有23万左右。】
【按比例,明朝工匠和普通百姓的比例大约是1:200左右。】
【如果安南的比例也与明朝差不多,那么完全可以想象,明朝的这一行为给安南带来的打击。】
明朝,洪武十三年。
周王朱橚掰着手指头开始算:“一比二百,安南除去土着还有三百万,那安南的工匠就是……一万五千人!”他惊叹地抬头,看向朱棣,那脸上的表情和眼神都分明在诉说在他的不可思议:四哥,你可真狠啊!
朱标对朱橚的计算结果表示了肯定:“差不多,如果是这个比例,那大约就是一万到两万人之间。四弟这事儿干的……”是真的损到家了。
其他朝代也纷纷算出了安南的工匠人数,也是惊叹不已。
总数一万到两万之间,你明朝就一下子拉走了差不多一万人,一半多的人数。这对安南/交趾何止是打击?灭顶之灾也不为过啊!
【事实上,这些工匠都为明朝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比如为了迁都而修建北京的皇宫,朱棣总共用了两万七千多名工匠,其中不少就是交趾工匠。】
【而除了工匠外,张辅随后又陆续搜集交趾全境饱学之士和各类技术人才近9000人送往京师。这9000人可不只是工匠,其中不少都是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对一个朝廷来说多重要?他们是维护朝廷统治的基石,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维护地方、教化百姓的人选。】
【而交趾又有多少“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