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打下安南,带给明朝的不只是一个藩属变郡的好处,带给安南的也不只是失去独立性这一个后果。】
汉朝初年。
刘邦看到这里,又生出了兴致:“诸位,你们说,这安南还有何好处能给明朝?”
众人沉默,纷纷开始思索。
一人道:“莫不是有金银矿藏等物?”
另一人道:“许是那偏僻之地有些鲜为人知的稀有之物……”
韩信不懂这些,他只是突然想起来这明太宗时期还有个郑和下西洋一事,而这安南与西洋甚近:“应当是与下西洋有关,说不定是便于水军征讨他国。”
萧何也道:“安南虽无他物,但有一个最基本的东西,就是人口。”
【带给明朝的一个好处,就是方便了郑和下西洋之行。】
【安南临海而居,地带狭长,内有多个良港,这对出使西洋的船队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停靠点,既能休息,也能补充物资。】
【此外,安南变成交趾郡,由明朝直接管辖后,又是一处重要基地。】
【西洋的船队可以在这里及时与明朝互通消息,获得支持,以及后备力量。】
【这对于漂泊海上的船队而言,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安心剂,也对附近其他国家有所威慑。】
【而在郑和成功建立南洋的多个明朝海上据点后,这些据点又可以与交趾郡相互联系,以交趾这一陆地基地为首,缓解了据点的消息不畅问题,也加大了这些据点动乱的难度。】
明朝,洪武十三年。
朱棣嘴角上扬,疯狂暗示别人:夸我啊,快夸我!
朱元璋看了一眼,只觉得眼睛疼,于是扭过头,当自己什么也没看见。
一群皇子亲王们也不想给得意的朱棣再加一把火,于是聚成一圈,各自聊天,也当自己没看见。
只有朱标,不忍让弟弟期望落空,于是带着骄傲的笑容,开口夸奖:“四弟确实眼光长远,又能精准把握时机,特别是这件事,做得很好!”
朱棣挨挨挤挤蹭到朱标身边,想让大哥再多夸几句。
永乐十六年。
朱棣对这功绩依然自傲,但也不忘对太子和太孙谆谆叮嘱:“交趾一地,必须缓缓经营,但不可轻言放弃……”
唐朝,贞观三年。
自从对海上生起向往后,对于能够和出海扯上关系的,太宗陛下就颇为上心。
此次神迹提到的交趾也不例外。
此时,并未设立交趾郡,而是在南边设立了三大官方管控的都府,其中“交府”正是交趾故地。
既打算加强对交府的管控,李世民不由想起了去年他派去担任交趾都督,结果因贪污被处死的李寿。一个李寿已经让他很生气了,结果他打算派卢祖尚去接任这个交趾都督时,卢祖尚竟敢不愿前往、拒绝命令,他只能将卢祖尚处斩。
回想起这两人,他还是一肚子气。
不过如何经略交府,现在看来,还得仔细计划一番。
秦朝。
嬴政听着神迹的讲述,将百越一地的重要性再次往上提了提。
【但是,带给安南最大伤害的并非此事。】
【明朝从安南获取了大量人口,其中包含了稀缺的技术人员、知识人员。】
【在征讨安南的过程中,张辅等人斩首安南军队六万余人。】
【这个人数看起来平平无奇,与历史上种种大捷相比,简直是没有任何值得被提起的价值。】
【但对于安南则不同。当时,安南人口不过520万人左右,其中还有200万的土着人口,纯粹安南人也就是300万。】
【六万人被斩首,差不多就是安南人口的百分之一,这还是往少计算。】
【对于安南来说,光这一点就堪称是灭顶之灾。】
【当然,这和华夏王朝更替时的人口损失无法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