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苏过的风格

“不全是,有消息称鞑靼诸部近来也在闹事,”苏过笑道:“契丹人自己管理松散,对他族却极为严苛,只要有个火星子,便有引爆的可能性。”

赵煦明白了,就像大宋的西北、西南边境一样,人员复杂,所以统治困难,不过汉人讲的是羁縻和怀柔,游牧民族则是靠杀人立威。

这两种做法只能说各有利弊,没什么本质上的高下之分。

汉人可没少养狼,游牧民族则总有没杀干净的时候。

“卿先回去休息几日,”赵煦说道:“朕要与两府的宰执们先商议下,人员调动和兵力调整可不是小事。”

“是,”苏过提醒道:“不可过度抽调西军,党项人可一直在虎视眈眈。”

赵煦点头道:“朕不会再给他们机会了。”

对于只剩下几座城的党项人来说,宋辽开战是他们最后的机会了。

历史上也是如此,若不是赵煦英年早逝,紧接着又是金人崛起,给了他浑水摸鱼的机会,西夏就早灭国了,哪里能坚持到铁木真过来。

回家的苏过,还没来得及回小院看妻子和女儿,就被苏轼拉到了接风宴上。

在座的都是苏轼的门生故旧,外加苏辙,大家刚听张耒讲完苏过在辽人大殿上的表现,也想听听正主自己的说法。

苏过求饶道:“已经讲了几遍,真没什么可说的了。”

秦观打趣道:“叔党可不能不公,黄山谷和张文潜跟着你南下北上,回来好一通吹嘘,我这可是一直翘首以盼。”

苏门四学士在文坛确实响当当,但混官场则和苏轼一样,有点边缘化。

眼下几人基本都在馆阁任职,诸如着作佐郎和国史院编修之类的,说得好听是清贵衙门,其实品秩很低,养家都费劲,晁补之就因为俸禄太少而申请外放过。

这几年因为苏家的照顾,大家日子还算过得去,但在官场上,都属于混得差的。

虽然秦观是开玩笑,可苏过不敢答应,忙道:“都是凑巧的事,不是我有意安排的。”

苏轼也替儿子解围道:“叔党实诚,少游不可开如此玩笑,他会当真的。”

这边搞定了,那边黄庭坚又道:“叔党还是偏心,大理可比不上契丹,这是觉得我不如肥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