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过耸耸肩,得势便猖狂,在大宋,有这毛病的人多的是。
临行前,太皇太后用对待执政的标准,赐苏轼衣一对、金腰带一条、金镀银鞍辔一副和马一匹。
不过苏轼的感动,早已被儿子的预言给冲淡了。
出城时,时年八十三岁的文彦博前来相送,又借蔡确的例子劝苏轼:“到杭州后,少写些诗。”
苏轼大笑:“我知道,很多人等着给我的诗做注疏呢。”
一家人浩浩荡荡地来到城郊,太皇太后又派内侍送来龙茶和银盒。
得如此优待,可苏过还是看出老爹兴致不高,说道:“爹爹该高兴才是,您外放杭州是蔡确案之前就定下的事,眼下这个案子余波未平,此时离开京城也是好事。”
“蔡持正都要被押送岭南了,这个案子还能有什么后续。”苏轼说道。
“那可不好说,曹利用不就死在了押送的路上。”苏过也想趁机劝父亲看清现实,继续说道:“而且朝廷眼下只对人,不对事,蔡确一案中宰执和台谏反应不一,这事怎么会完?”
曹利用是大宋签订檀渊之盟的代表,官至尚书左仆射,后来因为骄纵得罪了章献太后刘娥,被贬房州安置,途中为内侍威逼,于是上吊自杀。
不过苏过这个担心是多余的,因为范纯仁已经在娘娘面前提及此事,请求宫中不要派内侍同行,太皇太后虽然拒绝了,但也说道:“绝不杀他,教他自生自死。”
苏轼听儿子这么说,来了兴趣,问道:“那你认为接下来会如何?”
“别人不好说,范相公肯定是也要离开京城了。”苏过说道:“他几次为蔡确求情,朝廷如何还能容得下他。”
苏轼点头表示认可,范纯仁与其父范文正公一样,有一直坚守的道德底线,对于认准的事情也从不退让,所以这次撞得头破血流,京城肯定是待不下去了。
“你刚才还说到台谏。”苏轼提醒道。
他极少这样与苏过讨论朝中事务,所以苏过立马继续说道:“此次台谏动静是很大,但详看下来,谏官欲置蔡确于死地,御史台的人却揪着吴处厚揭人隐私的问题不放,显然大家是有分歧的。”
台、谏本来是有区别的,谏官针对皇帝,御史台针对宰执,可在大宋,两个部门的功能重叠得厉害,都是想喷谁就喷谁。